我是2016级山东大学毕业生,本科学的是翻译,大学没有考虑过考研,修了国际金融与贸易的双学位,毕业了选择了直接参加工作。2017年初出于各方面原因,综合考虑之后,辞去了工作,选择了考研。决定考中国人民大学是因为这是我之前梦想的学府,考新闻与传播是出于适合自己的考虑。
初试成绩:总分381分,英语86,政治67,实务119,史论109。
先说说专业课吧。其实我的专业课成绩,尤其是史论真的是不高,好吧,就是很低,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有底气跟大家来分享我的经验,但还是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可以避免一些我曾经走过的弯路啦。
首先,关于书单,由于之前已经有很多帖子里列出了书单,我就不再赘述了。
在三月份辞职后,我没有立刻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一是因为自己没找到学习的状态,二是因为对于考研该如何开始毫无头绪,尤其是跨专业。四月份,我开始在网上搜集经验贴,按照帖子中的书单一本一本的把书买回家,从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开始读,慢慢的开始对这门学科有了了解,也开始产生了兴趣。家里的书越来越多,自己感觉到的压力和紧迫感就随之增加,我给自己定下了四月的读书规划,计划每本书用4-6天的时间过一遍。完成计划时已经到了五月,我匆匆结束了第一遍对于参考书目的熟悉,就忙着开始试着做笔记,但是因为对于书本没有充分理解的过程,我的笔记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虽然花花绿绿,但几乎就是复写课本,既浪费时间,又对自己没有实质的增益,虽然每天抄到自己手抽筋,但其实就是在以最没质量的努力感动自己。
时间过得特别快,到五月底时,看不到抄完这些课本的希望的我终于决定放弃做笔记这件事了,我重新拿出参考书,开始过第二遍,这一次我决定放慢看书的速度,努力去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在网上查清楚再继续往下读。这一遍书过完,我才终于对新闻学、传播学的知识体系有些概念了,虽然我一直到八月才完成这一轮读书,但是这一遍读书真的对我后面的学习来说太重要了。
到七月份时,我开始读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对我来说真的很吃力,一句话要反复读反复看才能理解,有时候也不一定能理解。厚厚的书里,我根本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当时我发现我真的特别需要能找人能带着我走。就在这时,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个同样报考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小妹妹,我们很有缘分,后期经常在一起学习,也会分享学习方法。有一天,她给我转发了一篇小小班公众号一位师姐发表的经验贴文章,从那时我开始了解到小小班,也开始关注到小小班。这是我觉得很幸运的一件事,也真的很感谢那个小妹妹的推荐。虽然我当时不知道小小班有开设课程,但是小小班的几篇经验贴给我太大的精神力量了,我把这些文章都收藏了,每次觉得气馁了就拿出来看看。
八月中旬,我终于精读完一遍书本,我也没有再次试图做笔记,因为当时考虑到九月要开始实务和政治的复习,我决定在进入九月之前完成第一轮的知识背诵。我是直接拿着书进行背诵的,就着自己在书上划出的重点开始背诵。因为有精读的过程,第一遍背诵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但是第一轮还是用了20天才完成,到九月上旬才完成。因为我一直都不是很会背书的人,我没办法精准地一字一句的记下来,所以我对自己背诵的精度要求不高,可能也是我理论分数不理想的原因。
九月上旬背完第一轮之后,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月的实务集训计划,所以这个月对书本的复习就主要是听小小班的课程,然后自己再回归课本。小小班的课是那种知识饱和度特别高,干货特别多。跟着师文师姐过了一遍《范式与流派》,感觉脑子清楚好多,跟着常菲师姐学习新闻理论,感觉知识全都融会贯通起来,新闻史也是跟着录音又过了一遍。虽然这一个月没有看书,但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升级和拔高。
到十月中旬之后,我给自己制定以25天为周期的复习计划,每25天完成一轮背诵。我整个背书都比较少,一是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脑子不是特别擅长记东西,二是觉得背书特别消耗时间。十一月,跟着习习师姐开始读论文,整理热点和专题,包括答题的技巧。十二月,开始模拟考,我记得当时我是第一个交的,然后暴露了特别多问题,师姐也是一道题一道题的讲破题的思路,受益良多。
我的史论的学习过程大概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不高,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能让大家吸取我的教训,能得到特别好的成绩。
关于实务的学习,主要是在九月中到十月上旬这一个月时间完成的。就像上面说的,我当时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专攻实务,因为当时自己已经很慌了,觉得不攻下实务实在没办法安心背书了,所以就制定这种比较极端的复习计划。又因为是跨专业,真的是不知道实务从何练起。刚好那几天翻小小班公众号看到了有实务课程,我就跟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毫不夸张),迅速加了常菲师姐微信,报了名,因为自己没赶上九月实务班,所以两位师姐就给我拉了个小群,开始了实务的训练。做完作业后,把作业交到群里,师姐就会及时点评,有什么疑问都可以直接反馈到群里,及时得到解决,并且一篇作业会改三次,直到真的没有问题才会进行下一项作业。这对我一个跨考儿来说简直是太受用了,在师姐的反复指导和修改下,我终于知道消息怎么写,评论怎么写,采访提纲怎么弄。因为作业随时交随时就能收到反馈,所以整个辅导过程效率特别高,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各种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型的练习,重要的是我开始心里有底气了,不再一提到实务就发怵。
我的整个实务复习主要就是这一个月的集中练习,在这之后我都没有特意再练过,考前又拿出小小班的作业过了一遍,就直接考试了。考试时因为前面恋战,最后一道30分的大题甚至没时间写完了,当时后面几点没有具体阐述,只列了框架,所以最后看到我实务得到了119分,真的是超出意料之外,也真的谢谢小小班。
再说说政治。我的政治也只是67分,当时甚至很担心会不过线。但其实在政治上,我还是下了功夫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路历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避坑。我开始复习政治是在七月份。到了七月份,看到一些考研群中的朋友(因为自己在家复习,获取跟考研有关的信息全靠网络)已经开始着手复习政治,我也有点儿慌了,因为自己实在是获取信息渠道很匮乏且单一,所以就决定报班了,跟着老师上了一个月的政治,基本上对于考研政治是什么有了了解,还有基础知识也大概有了掌握。之后,我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用铅笔做了一遍,又用圆珠笔做了一遍,最后又过了几遍错误率最高的那些题。除了做肖秀荣的1000题,我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学政治,我自己觉得会效率高一点。到了十月份,我开始做政治历年真题,发现错得多到离谱。我就开始调整复习方法,我开始回归基础知识,开始画时间轴,记大事件,画框架理解马原。到十一月和十二月,买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发现自己选择题做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就开始背大题,记19大的新表述。对于政治,考前自我感觉还挺好,结果考试前一晚太兴奋睡不着,考试上太紧张脑子一片空白,硬是最后抄了材料才填满答卷,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像我这么没出息,能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做答。
最后说一下英语。因为我本科就是学英语的,所以就真的完全没有分配时间给英语。我买过一套真题,做了两年的就没再做了,把大量时间都给了专业课和政治。到了十二月,我练过两次写作,感觉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句式和万能词对于考试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总之,英语二还是比英语一轻松很多的,这也是我当时选择专硕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说备考的心情吧。就像我上面所讲的,我其实是辞职考研,并且每天都蹲在家里复习,基本没有一起复习的伙伴,也没有很有氛围的考研教室。因为在家里,所以每次家里来人都会问我,怎么总在家里也不出去工作呀,要不然就说女孩子考研有什么用,还不如快点结婚呀(我们家是在一个小城市,这种观念比较盛行),我其实压力会很大,另外,我的同班同学都已经要研究生毕业或者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我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现代人的平均寿命那么长,何必那么纠结于这一年的时间的得失呢,况且有勇气考研,我就觉得自己很棒,而且考这么棒的学校,就特别棒。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有意义。
最后,我不太会说鸡汤,也不喜欢毒鸡汤,我就是简单地觉得人活这么久,就该浪费时间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没什么好迟疑的,没什么好害怕的,更没什么后悔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既然选择了就坚定走下去就好。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经验贴]18年三跨一战考生初试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