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今年有幸2019年人大MTI英语口译专业已录取,初试总分374(政治60,基英78,翻译最高124分,百科112),复试总分272。综合排名口译第二。
武汉普通本科,四六级裸考550+,大三过BEC高级,专四78分。参加过海峡两岸口译省赛及各种演讲辩论比赛。
以下是我的经验分享,写了整整4天,已经把我所想到的点悉数纳入,只希望能给大家尽可能多的帮助。
个人备考书籍便宜出售,精简翻译写作体系、词条及百科知识等也出售,详情请见文末。大家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交流。
本系列文分为三部分:
1、WHY:我为什么劝你千万不要考研?(来,扎,❤)
2、WHAT:
决定考研—考什么?
3、HOW篇: 如何备考?(MTI:初试、复试)
Guidelines、游戏规则
初复试备考经验
资源推荐:资讯博主、公众号、教材
4、Sell:电子个人手工总结资料、备考书籍
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已录取,初试口译第一总分374,政治60,基英78,翻译124分,百科112。复试总分272,口译第二。
武汉普通本科,翻译专业,四六级550+,专四78分,大三上BEC高级,参加过海峡两岸口译省赛和各种演讲辩论比赛。
我为什么要劝你千万别考研?
声明:本系列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随意盗用商用。
欢迎各位转发扩散,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前言:
也许看到这篇帖子的你,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比如考人大;也许只是碰巧看到希望多了解些考研信息早做准备;又或许今年的你可能稍微差点运气,没有录取到理想的院校,想进一步找找差距。无论抱着怎样的目的,你所经历过的百般纠结和痛苦我都曾经历。很幸运今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已录取,初试口译第一总分374,政治60,基英78,翻译124分,百科112。相信我的经历一定能带给你启发。
因为这是一篇不太一样的经验贴。在这里,我不想仅仅告诉大家应试的技巧,那些细枝末节太过主观和因人而异,我更想从更大的视角和大家分享如何做成一件事(比如考研)的普适逻辑。有句话叫修其本而末自应,掌握根本方法论,成功的人会再次成功;不深刻总结,失败的人会再次失败。这才是值得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反复推敲总结的根本。
WHY?
之所以先提出为何要考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所了解到的答案大多是:本科学校不够好,大家都考自己也有压力,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些理由有道理吗? 有的。但是够吗?实在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支撑你面对未来一年中学业上的各种问题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正因此,在具体经验分享前,我一定要强调心态上和过往经历的能力准备而非单纯的应试技巧。眼光放长远,想清楚自己为何要考研(尤其是名校)/为何要考这个专业(自己想要什么,能力究竟如何)才是更更更重要的,如何准备反而是次要的。想不清楚,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你的过往经历多丰富,
决定了你的思维是否开阔(是否充斥着人云亦云的cliche),
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信念,
决定你认识自己有多充分,
(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有什么长处短处?能付出多大努力?)
这些又决定了你做每件事的动力多强,抗压能力多大,采取什么策略和手段才更好,
最终:影响你做出怎样的决定,能取得多大的成果(比如不考研自己能找到多好的工作?考研能考多少分?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以后又能取得多大的成绩),以及花大把时间成本考研和毕业工作相比,哪个收益更大?
总而言之,看问题要看整体,一切因果都环环相套。
关于人大的记忆,仿佛冥冥之中都有缘分。从大二时我就零散地了解了一些MTI的信息,当时刷到一位17届学姐的经验贴,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总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总是和好学校失之交臂,那时我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突然觉得又亲切又有缘分,因为,这不也是我自己吗?随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人大。这就埋下了第一个种子。
而后第一次真正来到人大是去年夏天来北京参赛,结束后我独自一人游荡到了这片校园。那天阳光特别明媚,映着绿油油的草坪,擦肩而过的每一个学生走起路来都是那么地自信。暴走之后的我坐在一个长廊里歇歇脚(现在才知道是百家廊),静静地看着对面的中学生们有模有样地学打太极,心里就想,要是哪一天我也成为这里的学生,该多好啊。
随后转眼到了考研的节骨眼。
选择口译是我很早就考虑的方向,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能够极大锻炼个人综合素质和可迁移能力的专业。无论是在语言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需要的踏实、勤奋、行动力,持续阅读写作所锻炼的的中英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开阔的视野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沟通的桥梁所需要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受众思维,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以及种种突发情况所需要的临场反应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等等。如果能够成为优秀的口译员/译者,这些素质足以使你具备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资质。从这一角度而言,优秀的议员在AI时代失业自然是无稽之谈。
之所以选择人大,一方面出于个人规划,一方面出于个人能力考量。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翻译可能不是一个终生职业的最好选择。事实上,当下世界日新月异,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是跨界人才,终生做同一份全职并不现实。况且随着个人眼界、知识面和兴趣版图的扩大,你会发现更多值得你探索的领域。在我看来翻译仅仅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任何时候比拼的都是综合素质。学翻译,不必也不能囿于翻译,never stop discovering my potentials 是我一贯的原则,要不断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因此,能够提供多学科学习机会的综合性院校是我的首选,而且我自小喜欢人文社科,对北京这所城市情有独钟。
个人能力方面,我很清楚自己英语并不顶尖,尽管有能力更上一层楼可仍差些火候。但是我的大学四年相比身边同学可以说极为充实,某种程度上虽然影响了语言上的精进,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特别想分享的一点是,很多人抱怨自己得不到更多机会是因为学校很普通。但我想说,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最终取决于你自己做了什么,并非学校这个标签。在我看来,任何抱怨学校不好没有机会的,给你好的平台你也抓不住机会。学校里机会不多,完全可以在社会这所真正的大学上找,表面上看不到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并不是说这样可以让你把手里的牌打得多好,至少在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切口的这一过程中,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花足够的心思动脑筋,你的竞争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人生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广。到时候你就会觉得,区区考研只是通往你目标的一环,算得了什么?这条路走不通不过换一条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无论你再找工作或是再考研,丰富的经历自然会让你的心态比别人更平和,你整个人自然比一直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更自信。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自高考前乃至大二上这1年多近2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深受颈椎病的折磨,不仅影响学习,后来症状严重到甚至快休学。最终找到方法,365天一天不落地每天做针对性的锻炼才基本康复。医院、监狱、教堂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果然不假。疾病的绝望让我比别人都分外珍惜生命和时间,从深渊一步步爬上来的过程中更是给了我哪怕再绝望也找得到方法的信念,教会了我持续行动的意义,深刻思考了之前失败的种种原因,以及自己人生的目标。这些都是对我个人心态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尽管挫折并不值得讴歌,我也一点儿也不想经历那些痛苦,但回头来看,也算是一种被动的准备。
病基本痊愈不影响正常生活后,我就开始一边学习,一边主动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
为了锻炼英语能力和公众讲话的胆量,我参加各种演讲、辩论、口译比赛。虽然中间因为我始终兴趣广泛心猿意马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但至少锻炼了胆量和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实践能力,我找到一份含金量很高的自媒体编辑类兼职,做了近两年,直到去年9月实在和考研备考无法兼顾才完全辞职。别人在寝室睡觉看剧、商场逛街、闲暇聊天的时候我都在工作,有的时候甚至到深夜,虽然特别苦逼,但收获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比较全面地探索了我自己的发展主轴,以终为始地思考到底考研还是全职工作于我更有益。
此外,也参与过一些国际比赛、论坛的志愿者活动。
为了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从大二开始修读武汉另一个大学的服装设计双学位,9-10月一边备考一边周末抽时间焦头烂额地做衣服,无数次改了又拆啊拆了又改,我把所有的念想一针一线地缝进自己的作品里。初试复试穿的就是自己做的外套,回想一路上那么幸运,可能是因为那件衣服承载了自己所有美好的愿念吧。
这些是专业能力和心态认知上的准备。尽管我的全力备考过程只有3个多月,但大学四年我可是一点儿也没有虚度,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财富和准备。看似只准备了短短3个多月,实则近4年。
再之后就是针对考研的应试准备,后面会详细讲到。
写到这里,也基本概括了我的大学四年的主要活动,回头来看,特别特别感谢当初勇敢探索的自己。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打破了过去思维的种种偏见和狭隘,深刻感知到人的成功有共性、有规律,感受到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坚定地确信只有一所综合性的top985可以满足我的发展需求,至少不会束缚我。我非常确定自己在语言等方面的潜力和热爱,对人文社科的向往,对中国文艺的喜爱认同。所以一圈学校看下来,我非人大不考,而我同时能力也不差。
最最重要的是,我有了脱离学校等外部标签后,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我有了即使不考研也能找到好工作(尽管本科很普通)的自信(手动重点:这种无论结果怎样都输得起的平和和相对自信的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有意识培养这种素质)。于我,考研是主动的挑战,而非被迫的选择。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是多重复杂因素的叠加,有你看得到的表面因素,也有你看不到的隐性因素。优秀的人各有各的优秀,但道理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付诸足够的努力。
因此,请大家再次思考,你又为考研,做了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准备?
你的考研决定,真的适合你自己吗?
你真的,有必要考研吗?
如果你已经特别坚定,明白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能做到什么,什么更适合自己,那么尽管去做,之后的路上老天都会帮你。
如果你给不出坚定的答案,懵懵懂懂地随大流,看着别人考我也考,生怕和别人不一样;又或者仅仅是受学历至上言论的一味鼓吹和加压感到无比焦虑,无奈选择考研,这真真是最不值当的做法,我可以说你很大程度上难以成功。
想象一下:
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学翻译,一篇篇的练习以及还有精细的总结和复习你做得到吗?
如果你并不是坚定地想考一所学校,得知今年报考的有几百人而招收的学生仅仅是个位数,你会不打退堂鼓吗?又或者,退缩了之后是不是还能有勇气再迎难而上呢?
如果你单纯地仅仅是逃避工作,那么复试时老师问你为何考研为何报考这所大学,你的神态表现会自然真诚,会打动人吗?
如果你仅仅因为听说一个专业好找工作就去考,复试时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你是不是能够假装得足够有底气?
所有表面上的不努力/努力不到位,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你并不足够想要。而为什么不足够想要呢?可能是因为这并不适合你,你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这些关键的问题你没有想清楚,没有为之准备好,扪心自问,你配吗?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要么考研失败,要么即使考上研,发现和你想象得不一样,从长远来看,益处远不如找一份靠谱的工作锻炼综合能力来得强。你本可以在工作实践中结识更多的有经验的前辈,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甚至规划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确定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几年之后再考会更有优势。于是,一年的时间没有发挥最大的价值白白浪费,错过秋招,错过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良机,充其量让你真的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考研或者考某个专业。
最可怕的是,你要是还不醒悟,以为自己的失败仅仅是因为运气和应试的准备不足,看着别人都考上了羡慕不已,被社会的焦虑、父母的老生常谈扰乱了内心,觉得自己不能落后于他人,还想再来一年,那可又搭进去一年的机会成本,只会徒增痛苦。
但是,这些问题现在如果你没有想明白,也千万不必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loser,这仅仅说明,属于你的考研/进一步求学的时机未到。
对于这样的你,我的建议是,能不能勇敢一点?有主见一点?不要让他人干扰你的决定,只有你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从现在开始,尽快接触真实的社会,以职业为导向确定你的道路,如果你还是大二大三上,趁早多找几份感兴趣的实习;如果你已经临近毕业,找一份靠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慢慢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最高效的做法。一点一点从每一个小的机会切口找起,培养清晰的自我认知,确定真正的目标。就像我大二所尝试的那样。
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也许你并非是没有主见,只是对自己的了解并不足够清晰;又或者你真的认为考研能带给你更大的好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逃避工作、觉得本科不好找不到好工作、真心热爱研究、喜欢一所城市……一定要对自己诚实。一定要尽可能充分认识自己、结合个人志趣、能力、未来规划独立做决定。
衷心希望大家在今后备考过程中不要陷入tunnel vision,就和学翻译不要囿于翻译本身一样,要始终站在更大的视角看你当下的每个行动、每个动机、每个念头。这些都影响着一年之后你所可能取得的结果。如果不是真心想考,没有下定决心,请一定一点不要自己欺骗自己。生命宝贵,流光可惜。前路并非一帆风顺,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如果你不够坚定、不够想要,绝对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既然是可预见的失败,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傻乎乎撞一次南墙浪费时间。
只有从心出发,你才能特别特别坚定地走下去。
如何充分认识自己?自己天赋和兴趣到底是什么?这些才是人生最具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大学里不会教,绝大多数人也未曾真正主动探索过。这些根本的问题不解决,你做什么都是治标不治本,都是缘木求鱼。相信我,寻找答案的过程必不轻松,但即使你再怎么抗拒,也无法逃避,必得你一步步走过才能深有体会。
好了,学姐的劝退到此结束。
所以,你还要考研吗?
初试如何充分准备?
*四科准备思路
*优质资源推荐
*人大考题方向
*时间规划参考
*sell总结资料啦
声明:本系列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随意盗用商用。
欢迎各位转发扩散,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做任何事情,内化一种思维方式:
先问自己要什么?
再问自己需要多大的努力?
再问自己能不能做到?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道-术-器三个层次,道就是你做任何事情的方法论和信念,术则是各种技巧。凡事要从一开始就在本质上下功夫,看起来慢,实则最快。修其本而末自应,这句话尤其适用语言学习。
总的来说,考研成功(乃至做任何一件事情),3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大家也必须从这三方面针对性锻炼:
心态、发挥(或运气)、准备(聪明地努力)
心态和发挥密不可分,而你对自己的客观评估和充分准备又是自信心最大的来源。如果整天只喊口号而不行动,你会陷入无尽的自责耗尽心理能量(这是我犯过的错)。但凡你了解行动的意义,就知道你做的越多,越有底气。因此,三者是统一的整体,一个都不能少。
良好的心态和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己对世界的认知和信念,成长的环境和性格。这些往深了说都有心理学依据。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要不断给自己灌输积极的信念。很多时候如果你转变一下观念,世界会大不相同。
比如很多人觉得坚持很难,“坚持”这个词听让去就让人倍感压力,一件事如果你足够想做需要不断地克服惰性和自律吗? 不需要的,就和大家都喜欢吃美食一样,你如果真的很想做,自然就去做了。所谓“坚持”,不过是不断地行动,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而已。
比如很多人会担心某个学校太难考,“难”这个词听上去就抽象而令人生畏,如果你把“难”换成“比较复杂”,是不是感觉不一样?我知道考这个学校过程比较复杂,因为我需要做很多事情,我也知道这些事情一步步肢解开来自己是做得到的。从这样的视角,天底下有什么真正的“难”事吗?
所以说,做事前先动脑,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正确看待问题很重要。为了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自己总结积累了很多有效的tips记在小本本上,感觉状态不对了就时不时看一看,非常有用,我也会一并放到自己总结的资料中。
具体应试准备:
我的准备分为三部分:信息资料搜集、跟老师/学姐、自己总结练习。
主要谈谈信息资料搜集:
考研路上处处是坑,判断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经常看到各种乌七八糟的群里转各种1元/9.9元拼课的信息,那些多半不靠谱,我相信优质的信息和知识值得付费。也特别鼓励大家在搜集时要博采众长,多看几家,多体验几家,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交叉信息,这样准确度才更高,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后跟紧1-2个最适合你的老师,其他的作为补充。了解院校信息时也是这样,我不仅找了人大翻硕的真题和经验贴,还看了其他学校的经验贴找共性(毕竟翻硕备考都大同小异)。
有人说买那么多资料看不完不是徒增压力吗?我认为你应该秉着一切以本质为主导的心态,把重心放在每一科建立自己个性化的学习体系上,同时尽可能吸收他人的营养。资料永远是看不完的,总结成自己的体系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
在选老师和跟博主方面,只能说通常人品越好,老师越有师德,课越靠谱。考研圈一团浑水,说得不好听什么阿猫阿狗都想过来割韭菜,抄袭倒卖比比皆是,我也是考完后才意识到。大家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推荐博主@你不知道的考研圈。
各科准备思路:
1、政治:
几位名师和常用教材不用多说,我自己主要跟腿姐+做1000题+模拟卷。
特别特别特别推荐大家跟紧腿姐。
她的政治是教你学习的方法,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知识点理解深刻,我每次听完课做1000题正确率极高(当然我的时间不够多,没有听完课,也没有做完1000题)。而且她还会跟大家分享很多人生经验、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大家打气,特别特别好的一位老师。作为南京人,一听她讲话就特别亲切。推荐从全程班开始跟,现在差不多已经开始了(我特别后悔当时没跟),价格也不贵。踏踏实实跟着腿姐政治完全不用愁,上她的每一节课都是享受。
今年考前的点睛班押题很准,临考前一天的补充材料压到了什么工人起义的超纲原题,答案点进去就能看到,然而我当时没有点开那条推送,捶胸顿足……
2、基英、翻译、百科与汉语写作
我不分区科目而是按照语言的学习环节准备。
a. 输入(中英文听读)
b. 输入类分类总结(主题观点、用词、句型、表达搭配等)
c. 输出(写作、翻译、口语)
d. 应用型总结(写作体系、翻译体系)
中英文基础是翻译写作的基石,越早打基础越好。基础并不意味着简单、机械、轻松,相反它精细、耗时、烧脑,一步步必须走踏实、做到位。
到底什么叫良好的英语基础呢?我觉得至少你写的英语不能有一丁点语法错误,搭配要用对,符合习惯用法,不要为了炫耀高级的表达而硬塞到句子里(往往是用错)。同时对时态、定冠词、单复数这些往往被忽略的语法结构要有含义上的深刻理解。
优质资源推荐:
大家都知道的常用书籍我就不说了,这里推荐一些我大浪淘沙淘出的靠谱优质材料,每一个都值得你细细研究,干货满满:
基英:
常听podcast:
TED Radio Hour,BBC Business Daily,Planet money, Round table (China Plus)等等。
翻译:
百科与汉语写作:
百科知识我有买贸大白皮书参考,及100多套其他院校往年真题+黄皮书真题(时间太紧并没有做完)。
汉语大作文:
1)墙裂推荐《中国青年》杂志,备考无意间发现的宝藏,每一期的话题都有特别多的独特优质素材,编辑文笔也是一级好,文章很有思想深度。
2)app作文纸条,有时事热点总结,名言佳句,还有应用方法和范例。
应用文:看范文、格式、思路。
用精这几个,百科备考并不困难。
人大考题方向:
根据前几年的趋势大家也有感觉,人大出题既接地气,也很偏文学文化,很灵活,尤其是翻译。而且考察方向、领域相当全面(既有语言能力,也有实践应用能力)。都是我很喜欢且很适合我的出题方向,个人比较讨厌政经类的假大空文本….毕竟翻译的本质就是灵活的转换,文化类显然更有意思。备考时我把历年百科、词条真题按类别归纳找规律针对性地搜集,打印出来经常琢磨,对考察方向也逐渐有感知。
所以跟其他院校比,人大的题目灵活而不艰深,确认过眼神,是适合我的风格。后期自己也越发清楚老师希望看到怎样的答卷和思路。
翻译:虽然初试那篇CE(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确实不简单,通篇的占星术士、巫婆、天文学、破四旧等等平常根本不会了解的词,但大家想想谁没事会特意去记这些呢?我认为这恰恰考验你的理解和阐释转换能力,这才是老师更想看到的翻译素质。词条的放冷箭、捏一把汗也同样如此。EC是关于气候变化,英文理解不算难的话,重点就是中文的表达要尽可能准确,同时做到文笔流畅,用词更讲究,尤其是开头和结尾要做得更好,中文的文笔要尽可能好,还有字要清爽,能写好看最好(此处感谢我的基因)。最终我的翻译挺高,124分。
基英:人大的基英这几年的确难度下调,选择题会考单词、动词词组、介词词组的词义辨析。阅读和完型今年真的很简单,感觉四六级水平。我自己准备的时候因为时间很紧张,连一遍专八单词都没背完,更别提GRE,因为那样实在是太枯燥了!!而且不符合认知规律。大家千万不要学我,那样还是比较冒险,毕竟谁知道以后难度会不会又上调呢。词汇量不广是我的弱点(顶多1W),后来10月份刷了一遍万词班勉强解了一点燃眉之急。所以基础特别特别重要!!前期通过阅读吸收单词、表达,收到有道/欧路的生词本里滚动高频背诵是最好的办法。
百科:人大的选择题没有范围,但同样偏向人文社科。由于我备考时间不多,所以策略是80%重点在其他科目的基础知识,20%放在这类你不会别人也不会的不确定难题上,买了贸大辅导团队的书还有其他资料,做黄皮书真题总结。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科目要考虑时间的投入产出比。主要是我一开始就没报太大希望能做出多少,所以选择题花的时间不多,都是后期11-12月焦头烂额勉强背的。结果也确实很多选择都是瞎蒙的。
作文我的运气倒是特别特别好,主题是撇捺人生, 恰恰是我那年江苏高考练过的的模拟题原题。当时自己是班上的范文,思路特别深刻,稍微改了一点就搬了上去。高考语文作文写走题是我心里永远的痛,没想到命运却在考研的时候眷顾我,实在是无比感叹。
时间规划参考:
9月下旬之前(做真题、千万打牢基础)
1、先把目标院校各科真题做一套,充分感受差距。
不要觉得做一份少一份,这时候不做,后面做才焦头烂额。
2、重点打基础(重质)、建各科学习体系:
英语基础及中文基础(如上面的流程)
政治(跟腿姐的话一轮基本结束)
百科(各类型广泛涉猎)
具体重点打基础从什么时候开始,自然是越差的越早开始,因人而异。当然如果你开始得晚,也不必太过焦虑,记住一切学习围绕根本能力,多思考总结精华并内化成自己的体系比“假”勤奋更重要。只去想自己还能做什么,不去想错过了什么徒增焦虑。
10-11月(刷题+提速度)
12月(查漏补缺+多次模考!!)
政治:开始狂背,我考前一周才开始准备大题,真的太险了,考前2整天背到昏天黑地觉得自己脑子已经承受不住了,但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大概思路和要点记熟。所以前期早早跟一个老师循序渐进后期会好很多。
基英、翻译、百科作文:
特别特别强调这一阶段大家要多次限时模拟,训练自己合理分配时间,尤其是保持中英文的作文和翻译速度。
我就是因为这方面做得不好,大家引以为戒。做基英考场上15分钟写5分的小作文,20分钟勉强应付15分的大作文还差点写走题,10分的pharaphrase基本空着没写。今年的卷子很简单,但我时间没分配好,白白丢分太可惜。好在我还是秉承着只去想自己能做什么的心态,第二天考试还是尽力发挥。
每天的计划也同样因人而异:
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按照考研时间:
8:00-10:00 翻译练习总结(前期重点)/政治
14:00-17:00 基英(前期重点)/ 百科
晚上巩固当天的知识并且总结体系。
我的作息也是比较另类,直到考前1周前几乎每天学到2点,在宿舍楼下的自习室匆匆总结完了才回去睡觉,早晨9点半左右才起来去图书馆。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夜型人,深夜一个人学习心会特别沉静。大家还是要采取适合自己的作息,而且一定要保证睡眠和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睡眠比啥都重要。
Tips:
关于记忆方面,翻硕考研备考要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各种单词表达词条和百科,如何记得更好更牢呢?我探索出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每次当做最后一遍看它,必须在第一次就用各种方法理解内化,事实上后期很多东西我也只有机会看一次(到时候你们肯定会有同样体会)。所以这个方法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每晚睡觉前我都会回顾所学内容,我会把当天学的所有东西,要么拍照,要么记录在手机里,方便临睡前在床上整体过一遍。
总之,要想记得牢,一是逼自己深刻理解,二是要高频重复。
以上是比较理想的计划,但实际操作起来因人而异,也可能状况百出。基础差些,早做准备;基础好些,可以优先补缺。虽说每天计划要完成,但如果实在有一些完不成,绝对不要自我苛责,否则会一蹶不振。毕竟是人,总会有想偷懒的时候,对自己可以适当宽容,这才符合人性。过去的没完成就算了,只去想自己还能做什么,一切向前看。
复试准备(重头戏)
*心态准备
*笔试科目
*面试科目
*材料推荐
*针对性资料
(不区分院校)
声明:本系列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随意盗用商用。
欢迎各位转发扩散,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今年2.15号出初试成绩,好像2月底出复试线。
心态准备:
这里要强调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得知成绩后端正心态:千万不要因为考得高而飘飘然,也无须因为压线而毫无信心,无论考了多少分,只要能进复试,过往的一切成绩清零。
因为我所感受到是,无论初试多少分,过复试线仅仅是给你一张门票,进去了大家一视同仁,忘掉初复试分数1:1,你就当做这场考试定胜负,尽可能做万全的准备。无论分高还是低,都不要有侥幸心理。最终能不能录上基本上取决于“面试”时你的表现(前提笔试正常发挥,因为大家区分度不会太大)。
人大复试不必提前联系导师,我所了解到的之前的学长学姐基本也没有联系,这块不必浪费时间,还不如抓紧练交传或者视译。
一个原则:在每一个能得分的环节(笔试100+50分、专业面试150分、听力口语50分),都拼命争取。
笔试科目介绍:
总共3个小时,完成翻译+500字作文+一篇阅读(2/3个问答,至少100字的小作文),题量挺大的,当时考场有个别同学没写完,我也是奋笔疾书到最后一秒……
1、翻译EC/CE各一篇:EC关于互联网,CE是讲张爱玲的一个文学性传记,翻译像初试一样备考即可,要体现自己信息理解转换的能力。
2、作文题目是:问你对professionism in the labor market 和 intelligence in self-cultivation的关系理解。如果你有实际工作经验,会有更多观点可以说。
3、阅读的主题是smart city 1.0-3.0,100字小作文让你畅想描述一下未来的smart city是什么样。
面试科目介绍:
专业课(口译交传,笔译视译)及综合素质+听力口语,专业面起决定性作用。
1、专业课及综合素质。
按照初始排名我第一个进去面口译,今年和往年都不一样,可能因为人多所以口笔译的老师分开各自面试,口译只有三位老师,中间的是MTI教育中心的副主任江晓丽老师,右边是黄媛媛老师(在学姐微博里看到过,超级美!)最左边的老师不认识,还有一位男老师在讲台后面放听力。我之前为了提前熟悉熟悉,在官网上还把老师的照片下载下来放大看。
当时我睡了个午觉看了看准备的问答,13:30左右就被学长叫过去面试,因为没想到自己第一个,站在教室门前突然很紧张。进去之后坐下来刚准备把简历拿出来,主考官就说we don’t need your stuff,冷漠地拒绝了我......然后就直接开始交传,准备了好久的自我介绍也没说。
EC貌似是讲电脑和信息技术,CE是粤港澳大桥(最后有好几个大数字,我听到了但迅速地忘记了)。英文模模糊糊的只听懂了一半。两篇除了开头的内容我记得比较清楚,后面就纯编了(和我自己预期的一样….),中间卡壳了好几秒,空气突然安静的时候仿佛听到有老师在叹气……交传完我心里就凉了半截。
然后老师开始问我问题,大概6个。
问了我有什么口译经历,做口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EC-CE对你来说哪个更有挑战,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口译,学了哪些技巧,怎么看待AI会取代人工译员。问题不难,但大部分都没特意准备,只有最后一个问题用了准备的思路自我感觉说得挺好,看到老师在用笔刷刷记东西。
客观来说,我的面试表现真的不是很好,尤其是交传还是需要特别多的练习,老师问我有什么口译经历的时候因为交传不好有点心灰意冷又挺紧张,仅仅说了参加过大赛,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很多亮点都没有说。但我只能尽可能地往下讲,同时尽可能表现出更好的performance,我很注意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目光有意识地和所有老师交流,她们提问时自己也会点头示意。直到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之后示意我结束,全程老师冷漠严肃脸,感觉自己很尽力了还是没能打动她们,最后说thank you for your time的时候内心凉凉就当做自己是在告别了。。。。。。但可能压力面就是这样吧。
2、听力口语面试
专业面试完,听力口语简直考验人的耐心。我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又吃了个晚饭,接着等到19:30左右,等到地老天荒已经心累到完全不紧张了,才排到我面。这部分的老师很和蔼,一个问问题,一个在记录。虽然专业面不是很好,但内心绝望到滴血的我索性就轻松上阵,想着能多拿些分也是分,尽管只有50分。全程微笑,表现得很自信。而且特别幸运的是我的题目恰恰是听过的TED。大概问了我3个问题,1个细节(问数字)2个主旨类。语言组织要有逻辑,尽可能说完整。
材料推荐:
口译:
交传材料:
公众号:CI会议口译(干货满满)
微博@ONE字幕组
教材:
英语口译笔记法 吴钟明
实战口译 林超伦
视译:
《英汉视译》 陈菁(很多人推荐)
以上就是我复试的全部经历。复试完,无数的回忆涌上心头,想着自己在专业课面试时有好几个地方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很多点都没有说出来难过自责了很久很久。所以我强烈建议针对面试大家一定要尽可能找机会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我自己有请班主任陪我现场模拟了几次,但是1个人终究和3个乃至6个(笔译)不一样,后悔没有多请几位老师。针对面试的问答我报名了一个复试班,感觉很有帮助。
Conclusion:
洋洋洒洒写到这里,终于给我的考研之路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总结,把心里憋了许久许久的话全部说了出来,终于畅快许多,这一段经历也算是告一段落。
我不是一个喜欢鸡汤的人,也从不给人灌输空洞的文字自我感动。我相信在考研路上,乃至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机会,为了目标竭尽全力,拿出实干家的精神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
考研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是每一个认真对待并且全力以赴的人真的都特别特别棒!无论最后结果怎样,只要你扪心自问认真对待,并且深刻思考和总结,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坚定地相信每一个个体的无限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来自普通学校想考名校的同学来说,诚然心理会背负更大的压力,但是记住学校仅仅是个外部标签而已。任何时候,真正给你自信的,是对自身的认同,是自己的每一次过往经历,踏踏实实练过的每一笔一划,做过的一条条深刻的自我剖白。
一个自信而坚定的人,不会在意自己的学校有多普通,不会把前辈的成功看做自己的天花板,不会在意有多少竞争对手,更不care他们有多强、获过多少荣誉奖项,ta只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并且认认真真地完成所有该做的事情。所谓成功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
在此特别感谢一路上得到的所有帮助,感谢每一位为我耐心解惑的学长学姐,感谢每一位提供良心干货的博主、老师,感谢抽出时间陪我模拟面试的班主任,负责任的小姐姐们,当然还有全力支持我的家人。
郭英剑院长在人大外院的首页上这么写道:
我深以为然,和大家共勉。
声明: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随意盗用。
欢迎各位转发扩散,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学弟学妹们有任何问题可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
weibo@Bonsaiii
更多经验见公主号:Omnimethodology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19年一战上岸//中国人民大学MTI口译初试第一万字经验分享(初+复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