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如果需要相关咨询,专业课一对一辅導,可以加杜老师扣:1165072936进行了解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个冷门学科,是一个被大众公认的不好就业的专业,在这里,借用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来强调一点,既然选择了历史,就可能选择了一世的冷淡与清贫,这是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当然,真正乐在其中的人又怎么会在乎这些呢?决定了报考历史,下一步就是具体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上了,这个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否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必定会极端痛苦的。至于择校,一定要对自己的水平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英语,这直接决定了985或是211水平高校的选择。至于哪些学校历史学比较强势,哪些学校有什么具体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历史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排名方面,长孙前辈、87版主、小卒版主都有专门的帖子来讲,感兴趣的坛友们可以搜一下。最后说一点,历史学属于统考学科,专业院校的选择不用着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区位、专业、导师、城市等,慢慢的选择,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自己喜欢的院校,争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二、公共课(政治、英语)的复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响亮的豪言壮语也换不来高分的取得,踏踏实实的复习才是不变的王道。当考研启动期的热情退却之后,剩下的就是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毫无抱怨坚持。历史学属于统考学科,考试科目有三门:政治,英语,统考历史学。按照先后顺序,先说一下两门公共课的复习吧。
政治的学习:作为资深的文科生,我们可以把政治的复习稍微往后放一下,将更多是时间用在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上,因为政治这门课,短时间被取得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闲话少说,我分享一下去年我政治复习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我政治系统复习大约是从十月中旬开始的,前期虽然也上了暑假的政治强化班,但感觉作用不大,上完课也没有复习,权当是听讲座了。辅导书方面,我主要买了以下几本: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真题、肖最后四套卷、任最后三套题以及20天20题这些教辅资料。由于我政治开的比较晚,所以没有来得及看大纲解析,而是看了辅导班的讲义,然后做选择题(1000题),查缺补漏,争取在第一遍尽量多的掌握知识点。大约一个月的时间,1000题就能做完。这是我就开始了大题的背诵,这时候大约是11月中旬,我上了某辅导班2天的考前冲刺班,辅导老师精讲了不少知识点,课后我总结了老师给讲的知识点,然后按照老师给画的重点开始了有选择的背诵,辅导班老师讲的还是比较给力的,建议大家可以报个两天的冲刺班,名声不错的辅导机构的课都可以,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时间到了12月份,我政治的一轮复习基本结束,四个字概括一下:马马虎虎。但这个事情也急不来,毕竟专业课的压力在哪里摆着。最后冲刺的20来天,我和我的同学用的基本上都是是“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任汝芬最后三套题以及启航20天20题”据说把这三本书背过了,政治75分没问题,但前期的基础工作要做好,如果直接背这三本书的话,上百个大题的背诵真的会让人崩溃的。成绩出来后,我的政治正好75分,呵呵,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吧。最后,强调几点“一,马哲的复习一定要提前,里边需要理解的东西很多,不是突击背诵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二、毛概所占分数最多,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有什么杂七杂八的想法。三、重视选择题,尤其是多选,这直接关乎到你政治的最后得分(若要政治高分,选择题得分的底线是35)。
英语:我的英语不是很好,六级至今没过,但考研英语却考出了57分的成绩,令我大感意外,这完全超出了我能想象到的分数。英语的学习,总结起来,就三点:单词、阅读、作文。单词是基础,阅读是保证,作文是必须拿下的得分点。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简单说,就俩字:坚持。英语的学习,要从复习的第一天持续到考完英语的那一刻。具体的时间安排,大三下学期级暑假可以打打基础,重点放在背单词,掌握语法(通过学习长难句掌握),做阅读这三项。大四上学期可以循序渐进的开始真题练习,以及作文写作的专项训练。具体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去英语考研论坛或本校师哥师姐那里取经。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英语,一定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
三,专业课(历史)的复习
专业课:众所周知,历史学统考以来,考查范围空前加大,许多考生大呼复习内容过多范围过大,无从下手。但仔细分析下,历史学的复习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说句题外话,如果这基本教材都搞不定,还学什么历史,趁早转行算了。针对历史学统考,论坛上一直流行着两套教材,一套是经典的11本,一套是北师大的版本,两个版本各有优劣,看个人选择了。我选择的教材是经典的11本,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现代史的课本用的是北师大版,共和国史教材没有买(不是出题重点,但2012年例外)。此外,我还买了中国古代史地图册和世界古代史地图册,结合课本来看,可起事半功倍之效。我是从2011年3月初开始正式复习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只是看完了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第一遍教材的阅读我用了近三个半月的时间,直到六月上旬才看完第一遍,期间也没有做笔记,只是将自己感觉重要的地方在课本上标了出来,一遍完后,记住的不多,但在脑海中也算是形成了基本的历史思维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暑假除了上辅导班的那半个月,学习有点懒散,但也能基本保证每天6到8小时的学习,第二遍的阅读拖拖拉拉的持续到了九月中旬,课本阅读的这半年,我先后买入了山东大本,长孙版主的名词解释,2000题,统考前历年真题这四本书作为主要的教辅来用。
九月中旬,我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没等教材第二遍读完(还差世界现代史),便急急忙忙的开始了山东大本的背诵,刚开始背的时候,很纠结,很抓狂,很不知所措。600多页的书,除去课后题,文字部分至少有400页,怎么背,背的过背的完吗?这是当时最让我纠结的问题。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来,背到东汉部分,稍微有了点感觉,对于每天能背多少,多长时间能背一页有了一点感觉,我想,何不制定个长期计划,将每天的任务量化,这样心里也有底,也能让自己的考研复习时间安排变得清晰起来。于是,当天自习(刚查了当时的计划,是9月22号),我用一晚上的时间制定了历史一轮复习计划,无非就是每天背几页,大约用多长时间,几天完成一个章节而已。当时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半小时背一页,一天背六页,遇到掌握好的部分,可适当加速。对了,还有笔记,这个阶段我开始做笔记了,每当背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按照山东大本的编排思路,进行笔记的整理,缕清知识点,以备日后回顾总结。当时每天的时间安排大致是这样的:上午7:30~8:30背英语,8:35~10:35背历史,10:40~11:40政治;下午2:00~4:30英语;4:35~5:15政治,晚上6:30~7:30背历史,7:35~8:30政治,8:35~9:40整理历史笔记(如果不需要整理,做历史2000题或者学习政治),补充一点,以上时间表中政治的学习时间到10月份才开始落实的,前期基本没有实行。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到了11月22号,历史的一轮复习终于完成,虽然没有把山东大本都背过(事实证明,全背过这是不可能的),但也算是系统的背诵了一遍,心里的脉络框架更加明晰。事后证明,背诵是非常必要的,有科班的研友后来跟我说,自己吃亏就吃在没有背上面了,复习过程中全在读和理解。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2019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2019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笔译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