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一位学姐的亲身跨考经历。有考研问题的同学加指导学姐微信:kaoyan306 咨询
选择国法——
Happy ending 的故事总有一个不顺利的开始。
2015年被本科大学录取的时候,经历了很多考生都会经历的噩梦:服从专业调剂。我被分配到了不感兴趣的日语专业。经过半年,充分确定日语的确“不是我的菜”后,先于大部分的考研同学,在大二伊始, 我开始琢磨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且准备“跨专业”考研。
选择研究生学校的道理同本科学校基本一致,无非是专业、学校、地域三大因素。
专业:我回归了报志愿时的“初心”——法学,且大二选修了法学双学位之后,对国际法部门,产生了越来越明确的兴趣。
学校:一开始的定位并没有那么高,只希望是一个文科实力比较强的综合类大学。
地域:大概因为黑龙江太冷了,而且年轻人总有着“走南闯北走四方”的想法,于是我把主要的选择范围定在南方。
大二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了北大国法——南国燕园当中的双法系教学,既关注英美法系案例法的启发批判式训练,又夯实中国法的法律基础,在两者的比较法思维中,获得更加开阔的跨法系视野和思维。所有要求和期待在一瞬间被满足。对于北大国法一见钟情的我,当目标确立之后,就坚定不移地在为它做准备。
直到今天,一个Quarter的学习即将结束,各种读不完的case 改不好的memo“虐我千百遍”,也没有动摇最初的选择。在种种的不适应和压力之中,我看到了一所法学院存在的意义。我特别相信,巨大的文化、思维和语言差异,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还有进步。
事后回想,考研党确定未来的方向的确需要“下先手为强”,早一点规划,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判断自我需求和条件是否匹配并做出调整。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会提供更稳的心态和更多的动力。
备考经历——
在大二的夏季学期,因为本科学校政策的变化,给予了我转专业的机会。我突然实现了“回归初心”的愿望,但是北大国法对于一名“法本”考生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压力。
法本法硕和非法本的考题相比,主观题更多,客观题较少,因此法本法硕的高分反而会更加困难,后期要耗费较多的精力来研究和背诵主观题。我的备考大约持续了十个月,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比较目标明确。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我都没有参加辅导机构,彻底锻炼了自学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适应如今国法的学习。我主要使用的是官方教材和官方真题,后来证明,一切以命题人思路为导向,不走弯路,是很高效和正确的策略。
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是很有用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把完成和未完成的任务“可视化”,方便找到自己的节奏,理清目前的进度,避免后期的心态崩溃或者慌张。
勤奋是必不可少的,时间是最好的保障。“当你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去看书或者做题吧”。在进入暑假之前,我也基本保证每天学习四五个小时,让身体和精神能适应后期的强度。暑假之后到冲刺阶段,差不多有十多个小时的学习强度。效率的下降不可避免,有时候站起来背书,有时候在操场上走圈背书,都是我尝试过的方式。
对于现今法本的法硕联考难度和深度来说,背全书不可避免,背到最后,应当基本知道全书的结构框架,某一部分知识属于几级标题,在书上是什么位置,主要考点和考察方式有哪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谚语实在很有道理。
备考策略——
考研与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老师帮助制定复习计划、指导复习策略,意味着自己“既是教练员,也是运动员”。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和需求,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心态变化,修改复习的方法和战略。
时间分配:
每个人对于“什么时间适合学什么科目”的感觉差异很大,并不是按照“通说”的观点,或者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来对应每一科就一定效果最好。一是根据往常学习的经验,二是备战考研初期可以摸索,从而探索出事半功倍的方式。对我来说,我不会把强度大的内容都放到一个半天来学习,会以“难-易-难-易”的节奏交替进行,防止脑容量爆炸。
科目分配:
考研初期我就自己算了算,以法本考北大国法为例,360的初试分数是比较保险的,然而四门科目各多少分,如何凑齐360,对于每个人来说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分析每门科目是否自己擅长,是否容易短期内提分,是否容易出现高分段,提分的性价比是否值得等等。
以我个人为例,我的政治基础比较好,但是英语薄弱。前期对英语下功夫比较多,但后期发现,以我的水平再要提分,需要付出的时间就太多了。语言是厚积薄发的科目,后期提分的性价比不高。且自己的特点是突击背诵短期记忆,于是最后两个月疯狂刷政治背诵和专业课的主观题,拉高其他课的成绩也可以弥补弱项,不影响最后的总成绩。
题型分配:
考研的四门科目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总的来说,客观题重在理解,反复刷题的功夫一定从平时做起,但某些主观题可以放到后期集中突击背诵。下面简单介绍我每门的复习思路。
政治:通过观察,我发现北京地区改卷比较严格,主观题的得分不会太高,且最后会出现“肖四肖八”押中好几道大题的情况,因此决定政治课分数的主要是客观题。我从10月开始复习,一直在对照着历年真题复习知识点,并且研究出题人的“套路”,尽量保证客观题少出错。直到12月初,出现了押题的“肖四肖八”才开始疯狂背诵主观题。
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的选择题比重最高,加上学科特点,因此英语是最不能突击的一门,前期一直背单词做题,后期形成语感和题感之后,基本就可以稳定保持。
基础课:刑法和民法,很考验理解。客观题和主观题部分需要理解加背诵。但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地背书做题,并不一定是最高效的模式。例如刑法分则部分,核心知识主要考察四要件,而我个人认为一百三四十个罪名的四要件很难背,容易遗忘和混淆。因此平常背诵这部分,只是看了个“面熟”,并没有强记,最后半个月才拿出大段时间背诵刑法分则,利用短时记忆的方式“讨巧”地处理这部分知识。
综合课:分为法理学、宪法和法制史。综合课的背诵强度更大,容易出现背完一门,把另外两门忘了的情况。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改成了三门课同时推进,一天中以一门课为主进行背诵,其他两门做题,快速翻阅大纲,保持记忆的新鲜程度。同时对于特别大段难以记忆的部分,例如法理学的最后两章,同刑法分则一样,也放到了最后背诵,利用短时记忆来克服这个难关。
战胜自己:
努力、方法和心理真的“一个也不能少”。因为我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心理波动,所以一开始就有意地避免了这些因素,坚定相信自己的方法,不要被别人带节奏。例如,除了偶尔交流具体的题目之外,不太交流复习的进度和具体的复习方法,也很少去主动打听其他考研同学的负面情绪。
建议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自己比较适合的减压方式和情绪宣泄方式。我很幸运,身边总有一众好友相伴,依靠着他们,我得以平稳地克服压力。谢谢黄同学,在近十个月里几乎寸步不离地相伴左右,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也做好了一切的后勤保障;谢谢我的舍友,几乎每天都陪自习完的我聊天说话;还有我的同班同学,定期组局陪我吃饭,想要娱乐散心的时候随叫随到;当然我的父母,也远程提供了支持和鼓励。成功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军功章有他们的一大半。
考研是一场惨烈的心理战。尤其对于像我这种心理不是特别强大,容易焦虑的同学来说,战胜了自己,考研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在那段非常难熬的日子里,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更加困难。在某些程度上,要积极地寻求帮助和支援,把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尽快地消化,也获得了远比结果更加重要的东西,“一个人虽然走得比较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
如今再次回顾,竟然觉得在东北凛冽的寒风中早出晚归,看起来很辛苦,实则是生命中一段最为难得的灿烂岁月,帮助我在心智各方面快速成长。短短数月收获的各种能力、经验和关心,远不止一个录取通知书可以衡量。来到北大国法之后,结识了各路大神,更加感到自己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还好那段考研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坚强和淡定,要不断坚持厚积薄发,就有可能等到下一个曙光。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