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哲学专业分析及考研经验

时间:2019-11-16 16:31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参考书目:

621 外国哲学史基础  西方哲学史

806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原著)

807 逻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ogic》,Third Edition,by Gensler

808 科学哲学基础  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英美部分)和科学哲学

809 中国哲学史基础  中国哲学史

 

分数线:        总分      政治/外语      业务课 1      业务课 2

 

                    320          50               90              90

复习经验总结

 

中大除了西哲史,可自选普通逻辑和中哲史。西哲史的参考书不推荐邓晓芒译的那本,尽管是官方指定参考书,也是入门的好书,但不适合应试。普通逻辑主要用中大版逻辑教材和陈波的逻辑学相互补充,参考书目中的其他书似乎很粗糙。
     西哲史的复习实在不好说,各人的基础和感觉不一样。我当时第一个困惑是:如何答题才能高分,是否得照参考书上写。后来才发现这是个伪问题。北大取消参考书是很值得推广的做法,尤其是碰到西哲史这种自由度很大的答卷。从小被灌输参考答案=正确答案的想法。当然,你照抄参考书上的话一定错不了,也真的有一些研友靠背书考上了北大。这个我受不了,我一向觉得国内的教科书都比较恶心(有的也许写的不错,文风却很讨厌,背起来不亚于背政治。我能推荐的国产教科书只有:陈嘉映的语言哲学,陈波的逻辑学),一战时我希望以原著为主,教科书为辅,自己做每个哲人的思想笔记,后来时间不够(10月份开始),还是回头去读教科书。二战时还是时间不够(还是10月份开始……),我端正态度,找来几个N个版本的教科书,以复习政治的心态开始看书。小人物可能看一个版本的足矣,大哲人就得联合好几个版本乃至看论著才能把握恰当。笔记最好是自己做的,或详或略,为的是到了在最后两三周内能够扔掉书,光看着条目清晰的笔记,回想起人物要点(此时基本都忘光了,但经由笔记再次识记却很容易),重点部分烂熟于心。——这似乎是大多文科经验贴在笔记方面提的建议,自己的复习也是按此而行。但做教科书的笔记是一个十分磨人的体验,全然无做哲学原著的笔记那种成就感。一者,教科书大多文字可憎,不是每个大牌教授都有陈嘉映的文笔。更讨厌的是,教科书本身已经是提纲挈领的骨架,你无法茹毛饮血式地做文本分析式的笔记,大部分工作是在摘抄文字,整理出自己理解得比较舒服的线索,在一些重点上综合不同教科书的看法:这些都只是骨架的搬运,经常是干了半天,还是感觉两手空空。高考时应试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时不时很沮丧。当然,反过来说,这也验证了我心态不好:太心急了,看到保研的同学悠然自在已经开始跟着导师读书,我还在折腾这些无聊教科书,想想我就恼火得想把书扔了。上面说我决心像搞政治一样搞专业课,实际上做得不好。如今回顾,应该给自己安排更多的节目以资调节。不是说隔三差五跑出去外面玩,而是看闲书。建议大家不妨忙里偷闲补习文史,加强语言——无论是古汉语(例如拿王力的《古代汉语》补课),还是英语乃至二外(学个初级入门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反感拗口难读的译文,读读哲学原著倒也有利于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延续性很重要,很多人说要练坐功,保证每天按部就班心平气和地看书。不能乱动,也要防止看考研书看到恶心,需要大家自己斟酌了。
      干一行爱一行,珍惜当下,做好手上的事情,因缘际会,一切随缘,不要急,行百里半九十……这些都是我窝在家里的半年里告诫自己的话,也希望跟我有一样心结的同学能淡定从容,毕其功于一役。
     其他方面。真题依旧是第一位的资料,复习的第一天你手上就应该有这几年的真题,对复习重点心中有数。冲刺阶段,最好你手上就只有真题和笔记。答卷时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我今年西哲史写得太开心,把前面的简答题答成了论述题,导致两道论述题一道匆匆结尾,一道只写了大纲。刚好论述题是自己很有把握的,这样下来估计分数损失20分之多。没有考前实况模拟适应手写三小时的强度,直接导致了这样的低级失误。望深以为戒,尤其是对习惯了电脑打字和考场天寒地冻的同学……

 

*以上转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删除。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中山大学哲学专业分析及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考研和找工作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