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4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

时间:2020-11-09 13:06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不少人对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4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有疑问,文加考研学长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为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在考研复习、考研辅导等等考研相关方面还有疑问,欢迎添加文加考研学长微信wjky66免费咨询,现在就让我们来解答下大家的疑惑吧。

  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4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总论、社会化、个体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 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  )是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学者,他非常关心现象的因果关系。

  A.维纳B.E.琼斯C.凯利D.海德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理解和掌握。海德是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学者。故本题选D。

  2、多选题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D.美国的大众心理学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最初形态的掌握。故本题选ABC。

  3、简答题

  简述服从与从众、众从的关系。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相符行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题是以个比较基础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服从与从众、众从之间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别。(1)它们都属于个人在群体中的相符行为,在群体行为中有时可能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2)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服从是被迫的,即对行政命令、群体规范或权威意志的服从,是无条件的,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都是服从。从众或众从不是对群体规范的服从,而是对社会舆论或群体压力的随从。从众或众从也可能是一种违反心愿的服从,但它不是执行群体的明文规定或权威人物的命令,而是为了消除群众压力,求的心理上的平衡。

  4、综合题

  阐述态度的功能。

  【答案要点】

  (1)态度的认知功能;(2)态度的情绪功能:(3)态度的动机功能。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态度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一)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条主干;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论上彼此相通;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但各有侧重。

  4、社会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5、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分析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我国学者的定义。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借鉴《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与分类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水平的研究;群体水平的研究;大众水平的研究

  2、社会心理学的分类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比较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与原则

  1、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心理学方法论原则;社会学方法论原则;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原则

  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研究结果中涉及被研究者个人的资料必须保密;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模拟实验。

  2、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

  3、档案研究法

  4、心理测验法

  5、相关研究法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进程

  1、充分重视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2、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3、详细制定研究计划

  设定控制条件;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与人数;确定研究步骤;明确收集材料的指标。

  (四)撰写研究报告

  1、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题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建议;参考文献。

  2、撰写要点

  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展望

  (一)社会心理学的早期孕育

  (二)社会心理学的初创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2、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三)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1、社会心理学的早期实验与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美国社会心理学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采用现代最新技术;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2、欧洲社会心理学

  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重视理论研究。

  3、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国大陆的社会心理学;中国台湾的社会心理学;中国香港的社会心理学。

  (五)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1、对实证主义的反叛,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2、对学科霸权的反叛,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四、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述

  1、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定义的分析。

  社会化的内容

  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

  社会化的类型

  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特点:贯穿终生;双向互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遗传素质

  2、社会文化

  3、家庭: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4、学校:教育内容和教科书;教师;教学组织。

  5、同辈群体

  6、大众传媒

  (三)社会化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社会学习里理论

  4、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五、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定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自我意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组织功能;自我意识的管理功能。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自我意识的个体差异。

  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主我与客我之间的矛盾;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向及其意义;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

  2、自我体验:自尊;控制感和无助感;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内疚。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内涵与外延;自我控制的功能;自我控制的机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四)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1、奥尔波特的自我发展理论

  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2、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观点

  3、利西娜的自我意识交往发生观

  4、格根的社会建构论的自我观点

  六、性别角色差异心理

  (一)性别角色概述

  1、性别角色的定义及其分析

  2、性别角色的特点

  功能分化与定型;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

  (二)性别角色差异的研究

  1、以生理性别为重要被试变量的研究

  能力方面的差异;人格方面的差异;社会行为。

  2、男性化、女性化及双性化研究

  作为连续变量的两性特征;作为独立维度的两性特征。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1、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

  2、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

  (四)性别角色的相关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两性观

  弗洛伊德的尚男抑女论;埃里克森的内部空间观。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

  4、社会学理论

  5、社会认知理论

  6、其他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社会结构假说;群体社会化理论。

  七、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认知的定义及其分析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2、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对他人情绪、情感认知的线索--非言语信息;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习得的;情绪的认知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非言信息是判别情绪-情感状态的依据之一。

  3、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4、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二)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1、印象的形成

  第一印象;个人好恶的评价;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2、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涵义;印象管理的策略。

  (三)社会认知的偏见

  1、偏见的特征

  个人偏见;社会偏见

  (四)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归因的定义及其分析

  2、归因理论

  海德的理论;维纳的理论;凯利的理论。

  3、归因偏差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4、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内隐社会认知

  1、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基于反应时的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主要领域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内隐自尊研究;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内隐攻击性的研究。

  八、社会态度

  (一)社会态度概述

  1、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态度的定义;态度决定于价值。

  2、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情绪功能;态度的动机功能;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3、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早期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

  (二)社会态度的结构

  1、社会态度的多层次结构模型

  社会定势诸层次;各个层次的社会定势对个体的调节作用;知情意三因素在社会定势的最高层次中的地位。

  2、双重态度模型

  双重态度模型的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的类型。

  (三)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

  顺从(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2、社会态度转变的策略:通过宣传说服改变态度;通过行为改变态度;通过群体规范改变态度。

  3、影响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心理抗拒理论。

  4、社会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态度的强化理论;态度的认知理论。

  (四)社会态度的测定

  1、自我评定法:总加量表法;社会距离量表;语义量表。

  2、投射法: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

  3、行为反应测量:距离测量;生理反应法。

  九、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概述

  1、社会动机:定义;特性与功能

  2、动机与活动效率

  3、动机由需要所激发:个体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

  4、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界定;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

  (二)亲和动机

  1、亲和动机的解释

  2、亲和动机的研究

  (三)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概述:定义;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

  2、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

  3、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

  4、成就动机的培养:独立性的早期教育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自我要求是成就动机培养的前提。

  (四)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1、马斯洛理论的基本思想

  2、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时有层次的;人的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五种基本需要是人类的共性。

  3、马斯洛论自我实现者的个体特性

  4、简短地评价:马斯洛理论有其基本合理的一面;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

  (三)挫折

  1、挫折: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2、挫折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

  3、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

  4、挫折后的行为表现: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一)相符行为

  (一)从众

  1、从众概述:从众定义及其分析;从众与顺从;反从众与独立。

  2、从众行为的影响方式:群体规范影响;信息影响。

  3、有关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谢里夫的研究;阿希的研究;重复阿希的研究。

  4、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因素。

  5、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个人从众的影响

  “反从众者”的作用;群体成员态度改变对个人从众的影响;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差距。

  6、研究从众行为的意义

  (二)众从

  1、众从概述:众从定义以及研究的开端;有关众从现象的实验研究。

  2、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

  3.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

  (三)服从

  1、服从的概述

  服从的定义及其分析;群体规范的服从研究;有关不服从的情况;服从与从众、众从的关系。

  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实验的基本过程;米尔格拉姆对服从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简述米尔格拉姆实验。

  3、研究服从行为的意义

  (四)顺从

  1、顺从的概述:顺从定义及其分析;顺从行为与其他相符行为之比较。

  2、顺从的策略

  3、影响顺从的因素

  十一、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概述

  1、人际交往的定义及其分析

  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2、人际交往的条件

  交往双方运用的符号系统必须是双方共同理解的;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人际交往的形式

  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口头交往与书面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过程

  1、人际交往的起点--动机分析

  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社会实在论

  2、人际交往过程的分析

  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信息转换过程;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分析。

  (三)人际交往的工具

  1、人际交往的言语符号系统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2、人际交往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视-动符号系统;时-空符号系统;目光接触系统;辅助言语系统。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

  2、接受者的过滤作用

  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五)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概述;2、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定

  十二、利他与侵犯

  (一)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概述;2、利他行为理论;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4、紧急情况下的冷漠行为

  (二)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概述;2、侵犯行为的理论;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4、侵犯行为的控制

  十三、群体心理

  (一)群体行为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3、其他的划分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定义及其分析;2、群体规范的形成;3、群体规范的压力;

  4、群体规范的作用

  (三)群体的凝聚力

  1、凝聚力的定义及其分析;2、群体凝聚力产生的条件;3、凝聚力的作用

  (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主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2、群体活动人数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3、群体讨论与决议对个体的影响

  (五)领导心理

  1、领导的概述;2、领导的功能;3、领导方式;4、领导人的品质

  十四、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

  (一)流行

  1、流行的概述;2、流行的社会因素;3、流行的心理因素

  (二)暗示

  1、暗示的概述;2、暗示的方式;3、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4、暗示的意义

  (三)舆论

  1、舆论的概述;2、舆论的形成;3、舆论的作用;4、舆论的研究

  (四)流言

  1、流言的概述;2、流言产生与传播的主客观因素;3、流言传播的影响

  十五、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动因

  1、外因--社会科技文化背景;2、内因--社会心理学内部的直接动力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原型启发

  1、应用社会心理学必须研究改善生活质量的问题

  2、在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知识构成的目的在于预测

  3、在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知识运用和干预需主动思考和精心策划

  4、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元素须通过中介环节融为一个有序系统

  5、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元素同负反馈回路相联系

  (三)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过程

  1、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双循环机制;2、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途径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1、系统性;2、独特性;3、应用性;4、时空性

  (五)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结构与分类

  1、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维结构

  2、显态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分类

  3、潜态应用社会心理学的显性化

  十六、主要社会心理学应用学科

  (一)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概述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犯罪心理学

  1、犯罪心理学概述

  (三)咨询心理学

  1、咨询心理学概述

  2、心理咨询的内容、形式及范围

  (四)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概述

  2、健康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五)社区心理卫生

  1、社区心理学概述

  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主要参考书

  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关于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4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这个问题,文加考研学长提的几点建议大家接受吗?如果大家看完还有考研方面的疑问,无论是考研专业选择、考研复习、考研辅导,文加考研学姐都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学长微信wjky66欢迎免费咨询~考研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咨询一下也许就能助你茅塞顿开!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4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初试:826综合英语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