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温州大学 |
专业: | 工学->工程[专]->环境工程 |
年级: | 2022 |
招生人数: | 5 |
招生状态: | 正在招生中 |
温州大学(省重点高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招收085700资源与环境(环境新材料方向;往年为专业代码前两位08即可)专硕与化学(学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本人及课题组其他硕导均有上述专业名额,欢迎各位同学发来简历咨询相关专业事宜(邮箱:yhchen@wzu.edu.cn)。 【导师简介】 陈亦皇教授,温州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温州市高层次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员。入职来已在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Nano Energy、J. Mater. Chem. A、Nanoscal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有丰富的海外科研经历(2014.09 - 2019.09),本科(2009.09 - 2013.06)、博士(2013.06 - 2017.06)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完成。 作为过来人,我深知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为此,我将通过以下方面为大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科研环境: ① 在加入课题组后,我将根据你们的兴趣专长因材施教,并积极与你们讨论课题思路、想法以及科研调研等,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文献阅读、数据处理以及论文撰写、数据总结、配图习惯、演讲汇报等技巧与方法,逐步提升你们的科研水平,以期最终独当一面; ② 在实验开展过程中,我将利用我的上课之余与你们交流各自的科研工作进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同时非常欢迎大家提出各自见解,希望大家能够相互促进;我将鼓励并支持你们申请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国内外交流、联合培养机会,希望大家能够脱颖而出; ③ 在临近毕业时,我会听取你们的想法,尊重你们去高校或是企业的个人意愿,并尽全力给予支持与帮助;同时作为导师,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初衷,我依旧会督促你们完成手头科研相关的任务与工作。 附:学生报到时无需携带学费,学业奖学金可直接抵扣。请关注温大研招办网站:http://yjsb.wzu.edu.cn/zsw/,并在相应系统登记个人信息。 实验室具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课题组经费充足,热忱欢迎志同道合的你加入课题组,详情请致信,并附件你的个人简历: 陈亦皇老师 温州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邮箱:yhchen@wzu.edu.cn 【详细介绍】 研究方向 发展了精准合成聚合物/无机纳米晶功能复合材料的普适策略,系统研究了基于聚合物、无机纳米晶及其表界面的构效关系及协同效应,并探索在催化、可控释放、能量转换与存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近五年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Nat. Commun.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六篇,ESI热点文章一篇,封面五篇,Angew. Chem. Int. Ed.当期VIP文章两篇,Small当月热点文章Top 10一篇,Nanoscale年度热点文章一篇,并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新闻NSF news、佐治亚理工学院新闻、Eurekalert、Ecancer、Technology Networks、Science Newsline、Phys.org、Nanowerk、Newswise、BrightSurf等多家科研媒体作为亮点报道;他引1500余次(2021年12月);担任塞尔维亚基金委特邀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化学会(ACS)会议“表面化学”座谈会分会主席、ACS及MRS Member,以及《Rare Metals》、《Tungsten》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近年来开展以下课题: (1)聚合物/无机纳米晶功能复合材料的精准合成及其在(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应用; (2)基于柔性多功能可穿戴电子材料(水凝胶、离子凝胶)/器件(能源、传感器、纳米发电机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受教育经历 2013.06 - 2017.06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 博士学位(导师:张广照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2014.09 - 2017.05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交流访问(导师:Zhiqun Lin教授,美国杰青) 2009.09 - 2013.06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士学位 研究工作经历 2019.10 - 至今 温州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教授 2019.09-2019.10 中山大学 百人计划人才计划 副教授 2017.07 - 2019.09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研究员 团队介绍 本课题组所在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教授(国家级人才)团队,是温州市领军型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从事于无机/有机/高分子等微纳结构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转化与存储、光/电催化、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团队每年招收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15-20名。创办学术期刊《Carbon Energy》(隶属于国际知名期刊社Wiley),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创办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卡脖子”技术研发,获多项省部级奖。此外,团队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戴黎明院士、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韩国延世大学Jong Hyeok Park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昕教授等联合招收博士后和“温大硕士+海外博士”项目学生。 本课题组及所在科研团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将使你获得成功的硕士研究生经历,进而帮助你顺利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深造或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