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MTI翻译硕士初复试经验贴

时间:2020-03-16 09:59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自从2018年考上北大翻硕到现在临近毕业已经一年半,之前从论坛里消失了一段时间,最近楼主重现江湖,想结合之前写过的考研经验贴,一年来在北大学习的体会,自己在机构授课辅导学生的经历和2019年的考研趋势再重新更新一下自己之前的帖子

初试准备
首先大家要知道北大四个科目的考察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能力性考察和知识性考察,英语和翻译属于能力性考试,即要日积月累地长期练习才能有质的提高,而一旦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能够与考试匹配的程度,就不会再怕任何形式的考试,这一类的考试通常没有原题,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类的考试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多花时间,从最早准备考试就要每天好好练习。而政治和百科属于知识性的考察,一般把知识点背好,最好是在考试前能保证记牢就可以了。最早的时候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背了忘了也没有意义,但也不建议太晚,记忆量太大的情况下,容易背混,建议从考研中期开始,按照自己的记忆规律,按时背诵,按时回顾,平时多涉猎同一类型的书籍,在不同的书籍中知识的不断重复既可以加深记忆,也可以实现知识点的相互补充,而且理解性的记忆最佳,最好自己有一个框架,多思考这一理论或者一个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主要的代表人物,各自的思想以及意义等等,多思多问,有了知识框架之后不仅对于百科等等有好处,对翻译篇章的理解和阅读的理解都会有好处(北大的尿性:文学底蕴~)。

英语基础:群里每年都有研友回忆的真题,这里楼主就说个思路吧。总的说来,四个大板块: 完型,阅读,排序,作文。然后楼主个人觉得北大的考察方式和市面上的资料都不尽吻合。完型和英语一的考察角度不同(北大完型考了单词,词组,连词…重在体会语境和对单词的搭配运用,英语一几乎全是单词辨析,难度达不到),阅读和专八也有偏差(北大的篇章有文学有时事,一句很多行,甚至一段,因为很难,重在考察有没有读懂,明白了做题就ok, 专八文章理解不难,但选项之间模糊不清,题干多陷阱),排序是七大段排序,不是文章中挖几句话,这一部分太难的情况下而且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建议可以跳过,把时间花在最能得分的题上,2018年作文是考翻译理论,2019年是理解深奥的一句话,之前考过机器翻译等等,所以北大的作文题的题型变化很大,建议大家把往年的所有题型在考试前都写一遍,着重注意一些固定句型和表达,在考研的时候能够直接用起来。注意别用这个机构那个机构的万能模板和句型,楼主之前看过,很多都比较垃圾,大家要有辨别能力,不要乱用,最好是自己在外刊中积累的可以用在写作中的表达,绝对增分。而且作文主要还是要有框架,逻辑和行文的连贯性,最后才是语言表达,作文很重要,同学们有条件的可以让有水平的老师或同学改改,这样可以纠正自己惯常的错误,楼主在辅导同学写作的时候,就会让学生把楼主自己积累的一些好的表达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同时,也注意把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些波伏娃,福柯,弗洛伊德的名言教给学生,北大非常喜欢考察现代后现代的一些理念知识,有位学生在2019年的英语作文中融入了波伏娃的一句话,结果英语一科考得奇高,充分说明了一些人文素养的积累和作文提分的重要性。

建议:每年北大的英语基础单科挂人率很高,近两年都有出现很多同学综合名列前茅,但英语基础一科挂掉的情况,非常可惜,希望大家多重视这一科 ,多下功夫,英语和翻译的关联性也很高,英语考好了,翻译也不会差。大家要把基础打好,多背单词(刘毅5000,1000+专八单词+阅读中积累的单词,背单词不是只知道意思,还要会用),更重要的是多多阅读,阅读文学大家的篇章,理论型的篇章最佳。大家在背单词的同时多读书吧,名著也可,经济学人得看,同时多了解西方文化,积累背景知识,这绝对有助于理解,如果你了解翻译早期的作用,知道美国历史和两党纠纷,那么你不用阅读都可以选对答案。作文上面已经说过,就不加赘述了。

翻译基础: 翻译希望大家勤动手勤练习。
汉英:
最开始打基础推荐冯庆华的《实用翻译教程》,这本书的特点是译例丰富,全是名家文学翻译,而且多为单句,大家可以多阅读,找出令人惊叹的译例多背诵,慢慢地就会有感觉。然后用张培基的任意一本练习,同时推荐华研的专八翻译一起翻译,之所以让大家同时翻译这两本书是因为张培基的翻译个人风格太强,喜欢用大词,单句,害怕大家会模仿他的译文风格进而走偏,所以同时选择专八翻译的一两段一起翻译能让大家接触不同的译者风格,这两本都有独到的地方,关键希望大家能够甄别,取长补短。每天的量不宜太多,否则负担太重疲倦也不是好事儿。之后可以翻译跨考的黄皮(听说改版了,楼主用得是第四版),把里面的文学翻译挑出来翻了,还有《古文观止》,丁林鹏的《汉英高级翻译教程》课后练习有几篇比较有意思,值得反复练。

期间楼主也练过其它教材和篇章,但感觉翻译练习在多更在精,大家需要每天保持练习量,对照修改,明白别人是用了什么翻译技巧,好在什么地方,差距在哪里,并且懂得归纳总结,特别需要归类。后期对楼主启迪最大的几篇翻译都不是在翻译练习册上找到的,而是楼主用回译法在阅读中翻译了林语堂和胡适的论述文(原文是英文,但有中文译本,将中文译成英文)。同时发现翻译和写作是息息相关,会用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写作,那译文的翻译腔也会少很多。

英汉:
英汉部分推荐叶子南,杨岂深,韩素音那几本,以及跨考黄皮上的部分篇章。同时注意流水句,文体风格,人称视角转换等技巧,每次译完之后检查自己是否说的是人话,刚开始时翻译出来的东西真的很让人嫌弃不要紧,修改的过程更重要。

建议:楼主在翻译这部分上非常有感触,在辅导学生的时候,楼主发现很多惯常的思维方式会非常影响同学的行文特点,所以很多错误会一错再错,很多翻译腔也一犯再犯,所以这部分建议同学们在自身练习多反思的时候,还可以把译文交给老师修改,一定要重视修改的过程,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否则你会发现练了很久之后自己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提高,而有些时候,只是转换一个视角,换一个主语,你的译文就可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其实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无论是在翻译还是作文中,只要你有一个不同于其它考生的亮点,你的打分就会高出一个等级,试想一下,老师的改卷量很大,大家的翻译也大同小异,这时候,谁会给老师惊喜,谁就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所以,考生们,注意多想想怎么样让自己的俗套的答案变得不一样吧!

百科: 楼主原来在备考的时候把将近三年北大所有的参考书全看了,并且勾出了所以词条,并且自己一个一个地解释,背诵。但2018年改革后,不考名词解释,考的是选择和论述。2018年考察重点是翻译理论的相关知识,2019年还有一些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所以建议大家多积累,其实有个最好的攻克百科的办法是复习高中的历史文本,这可能是最全的百科书了!然后掌握一些翻译理论的知识,最好再掌握一些民俗文化,2019年这一部分考察了几道题。此外建议把字写得好且快,因为写字量真的太大了,10页纸上全是字,写得工整好看肯定加分。百科备考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投入和收获可能并不成正比,所以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不会做的适当编,适当放弃,不必太有负担,着重把大小作文写好就可以,2019年的作文题写堰塞湖,考了一篇说明文,充分说明不能有侥幸心理,各种文体都应该知道相应的写作方法和套路,特别是理工科跨考的同学!

*复试

复试就两部分:文章提问和个人陈诉提问。因为每年的篇章和每个人写的陈诉不同,所以就跟大家说点通用的东西,注意多积累一些翻译实践,楼主大学期间就喜欢泡图书馆看书,所以陈诉中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写的时候也很痛苦,不知道怎么把1500字填满,所以着重在文字文笔上下足了功夫,因为不好意思麻烦老师,所以自己改了几十遍,让最好的朋友帮忙改了一遍。

楼主性格比较内向,容易紧张。如果大家也是内向型人格,那就需要多做模拟面试,把语速放慢,表达有层次且清晰。事先根据自己所写的准备好问题。眼睛要直视老师,不要游离(楼主思考时眼神容易飘,这一点特别不好),全程微笑,老师也就不会为难你了。

楼主当年非常幸运,在论坛上认识了北大本校的学姐,加了企鹅后,聊得非常开心。线下见面后,学姐请楼主吃了农园的香锅,给了楼主一些资料和辅导建议,还跟学姐的舍友做了面试模拟~学弟学妹们有需要的话我可以把资料发给大家~也算是对论坛和这一路以来的回馈~ (秋秋:贰-戚-刘-肆-久-戚-叁-久-肆-贰)

以上所诉都是楼主的个人观点,每个人对考题的解读也不同,只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不喜勿喷~

最后想跟大家说四点:

一:考研是身心的考研,大家需要注意情绪管理,周期性学习最佳。

二:大家一定要做好规划,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做成Excel表格,每晚总结打√,每周星期天周总结,将一周的知识复习,并且写上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这样可以让大家知道自己是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可以缓解不安,很多时候没有记录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或者没有进步(语言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量的积累过程中会出现焦躁沮丧的情况)

三: 北大不提供考题,只有回忆版,所以大家在准备过程中周期性地去体悟真题,多多揣摩,随着复习的深入会遇到以往考察的内容,对考察的角度和方向都会有新的理解,可避免走偏。

考研竞争越来越大,但就业和考公的竞争更大,如果本科院校还不够好,如果自己想要走向更好的未来,有更大的平台,请一定不要将就,考自己最理想的学校,否则你会发现,学校将就了,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也就将就了,然后一辈子都将就了(很多就业机会,央选,定向选调的机会都会直接给好学校),所以趁年轻搏一把,后面的路才会更顺利,现在给自己留坑,以后的路会更坎坷。

禁止转载,否则北大法院同学可能就会找上你哦~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北京大学MTI翻译硕士初复试经验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经验贴】2019北京大学社会工作(新)上岸叨B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