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时候就幻想自己也许有一天也会留下一张经验贴,如今前来还愿。希望对我的经验能够对未来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个人背景
我是三跨一战考生,本科为经济学专业。我最后的成绩是复试环节第1,总分第2。我属于严重偏科+吃老本型选手,请大家酌情参考我的经验。
二、时间线
我备考的时间相对于许多同学而言算短的,大致如下:
· 5月:当时还在忙一个项目,整个月都抽不出什么时间。第一次读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1天1-2章艰难推进。
· 6月:当月完成了三件事:1)把《传播学教程》和《传播学基础知识精编》(小绿皮)上的基础知识按照自己的逻辑编成了二百多页的册子。(如果不是像我这种逻辑强迫症,直接用自己喜欢教材也可以)。2)背完了《新闻英语词典》的1000个基础单词。3)写了2013-2017的英语一真题(没写完),还有就是参加了猫哥班北大新闻与传播专硕班。
· 7-8月:暑假回家,放飞自我。两个月下来大概只看了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英语一真题可能只写了2套吧。8月下旬怀着要完的心情回到学校。当时刚刚回学校就参加了猫哥班第一次模拟考,我从早上9点写到下午4点,写得手都要断了都只写了一半。
· 9月:开始与准备要出国的朋友开始了朝八晚十的图书馆生活,中午和晚上饭点休息4小时(吃饭、睡觉、看综艺),每天学习10小时,一直持续到考前。我的安排一般是上午刷英语、政治。下午和晚上复习专业课。9月开始我报了个政治网课,就是听个乐。专业课开始整理专题,说是整理,其实就是把知网上的论文搬运到onenote上。
· 10月:依旧上午政治英语,下午晚上专业课。此时开始看老师的论文。每天规定自己看10篇(其实一开始是看不了10篇的),学会了摘取论文要点。模拟考继续失败,发现自己思索答案的速度远远不够,9月份整理的专题全部重写。10到12月期间抽空补充阅读了三四本专著。
· 11月:继续上午政治英语,下午晚上专业课。这个月我看完了北大新传老师的400多篇论文,专题也基本完善了。我和猫哥班上的4位小伙伴组成了练题小组,约定每周练2次真题,到最后一共练了不到10道真题和2次评论。
· 12月:开始复习专业课,其实最后也就是看了两遍基础知识,朗诵了一遍专题。英语基本不用复习了,就是做做题保持手感。最后一周疯狂背诵政治。
三、专业课
虽然我侥幸跨考成功,但我觉得自己在新传方面的底蕴是不够的,从分数上就能看出来。因此我不敢多说,这里只谈当时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专题。
在我看来,所谓的专题,就是针对一个考点回答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例如,媒介融合专题,你就应该写出媒介融合是什么(定义、历史、现状、案例),为什么出现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有什么影响,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进行媒介融合等等。“整理”就是将北大老师的论文,知网上的其他论文,公众号推送中的要点提炼出来,结合自己的思考整合成自己的观点。
很多同学会纠结于专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该写几个,每个多少字。其实没有必要纠结这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梳理的逻辑。你应该做的是浏览几遍真题,按自己的想法把真题归纳成几个领域,几个考点,按照这些考点来整理。
整理专题不需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随着你的认识深入不断丰富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框架,一步步填充细节。
如果说所谓的应试是老师点菜你上菜,那么这些专题就像是你的原材料,老师点的菜名也许很高端,但是你猜一猜成分是什么,找找自己有什么,炒一炒端上桌就是了。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应急学习法,我相信还有许多大神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积淀。因此也请大家广泛听取意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四、英语与政治
英语我另外写了经验帖,请见考研英语如何考到90分?[url]www.zhihu.com[/url]
作为一个政治悟性不太高的人,我跟班学了,没什么好说的。
五、复试
复试刚刚过去不久,我还有点印象,因此尽可能记录下来以丰富大家的备考素材。我的复试过程主要分为4个环节:自我介绍、回答专业课问题、个人陈述相关问题、英语问答。
· 自我介绍早有准备,但我准备的是英语的……于是现场翻译了英语的自我介绍,但是因为有点紧张忘掉了后面一半,结尾的时候还自言自语“嗯,应该是这样了”“还要说什么吗”“时间应该已经到了吧”……大家千万不要学我。
· 专业课问题是“《朗读者》的创新路径”。我基本没有看过《朗读者》……当时抽完题目读题,我读到一半时俞虹老师打断我说如果不会可以换题。我当时还很逗比地说“虽然我不太会,但是我会努力的。”结果真的答得不太好,胡扯了三点就扯不下去了。陈刚老师还反问了我一两个问题。我这个人最经不起反问了,谁反问我我就跟他辩一辩。事后回想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加分还是减分。
· 我的个人陈述应该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是数字鸿沟和企业公益传播,而我先前恰好在工厂做过一个非常相关的调研,那天王洪喆老师又恰好在面试小组中,他提了许多与项目相关的问题。我就分享了很多自己在工厂中的见闻和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
· 然后是陈刚老师问我读过什么书。我本来准备了的,但是一紧张就想不起来了,回忆的时候还一直翻白眼……可能是因为听到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和《理解媒介》,陈刚老师就问我是读完还是只是看了简介目录。我就如实说《理解媒介》读起来像天书,只能通过前人的解释去一点点理解。俞虹老师还安慰我说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她也读不懂……
· 最后俞虹老师问了我一个应该算比较难的英语问题,是关于NPO在文化领域的活动的。当时题目很长,我没记住,一听culture XXX懵逼了,以为是问culture analysis,正铺垫完准备开始瞎说,俞虹老师就很好人地用一段更长的题干解释了问题。其实题干太长了我还是没有记住,就觉得好像是问NPO在促进弱势群体权益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活动没有,我就胡乱列举了3个我知道的案例。然后就没时间了……
复试结束之后我一直反思,觉得自己并没有表现好,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有些不庄重,但结果复试成绩环节居然是第1,总分第2。也许是因为我的方向比较特别,也许是因为我的紧张反而使这场面试显得更像对话,但我想最重要的是,我说的话都是真心的吧。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状元经验】复试第1,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总分第2,如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