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本人应届二跨,跨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人大本科,首战功成,一举拿下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的三top1:初试第一、复试第一、总分第一,专业课130+。
考研期间,从很多前辈的经验贴上收获很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受益于前辈们成败经验,就想做一些事情可希望造福于后来的学弟学妹。信息透明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好事,这样才能创造完全竞争的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一家之言,此篇经验贴只是我个人的判断和思考,也许其中很多内容不太适合所有人,大家阅读的时候请合理取舍。当然本文有些内容或观点有所偏颇,请大家忽视就好。既然选择了就要持之以恒的做好。
2、 基本信息部分
关于考研的动机。我谈这个就是想说考研需要一个能激励你的理由,这样才能让你有动力每天去坚持。毕竟现在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那么多,春天后进入了各种给人充足理由去逛和浪的节日、各种旅游、毕业前夕的喧闹、暑假里各种同学聚会、九月秋高气爽各种适合逛、国庆节的游玩、十一月的购物狂欢节等等,每个人每天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软件和APP上的喧闹和诱惑,总是诱惑我们中断我们自己手上的事情,打扰我们的复习部署。
每个考研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因,不过我觉得这原因最好是内在的追求(不要迫于外在压力或者求职压力最好),只要能持续的激励着你冒着炎炎烈日奔波于图书馆和食堂,冲着瓢泼大雨行走于教室和住地,寒冬里每天早上对暖和的被窝决绝的头也不回的离开去复习等的动机都是比较有效果的。长时间备战难免会在中途出现选择上的波动影响复习效率,所以一个说服自己“非目标院校不可”的理由是最重要的动力源。避免产生“考上考不上/考这所和考那所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后果我都能接受”的妥协思维。灌心灵鸡汤还是有用。
关于考研的心态。考研期间的心态很重要。保持好心态,我觉得主要是努力做到自信和坚定吧。自信通常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在考研时保持良好的复习节奏并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是很关键的。考研信息有时候非常不对称的,在这过程中你也不知道其他人复习的如何了,除了通过做题自己检测外,多认识一些前辈和研友也是比较重要的。我觉得无论大家考哪儿,至少公共课是差不多的,专业课部分类似的也可以交流,这样能够互相分享信息,也能互相鼓励。这里也谢谢考研时的研友,那时候大家互相寄资料互相鼓励,这些给了我很多帮助。
另一方面就是要保持坚定了。考研成功了让你有个很好的平台,能帮助你未来走的顺一点。大部分选择考研的孩子,相对来说还是需要自己努力成为一代的,我们能够相对公平的改变自己的现状的重要机会除了高考,也就是考名校研究生了。虽然说这几年全国考研人数去年几乎300万,经济金融类更是大火,但是这个大势依然不变,可是考名校研究生依然是改变我们现状的仅有的几个好机会了。我觉得只要去努力总是能带来回报的,只不过回报能不能达到你的期望值而已,努力程度和方法策略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
关于选择学校和专业。既然选择考研了,基本上所有人都会考更好的学校或专业,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一直非常喜欢《老子》中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考研的时候更是要准确判断自己的实力,然后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怎么样复习?去北京复习还是留在熟悉城市复习?是借助于辅导机构还是自己看?这些都是要权衡的。考北大清华也好考C9等名校也罢,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百分百能考上,就是选择考上概率高点的而学校又给力点的。不过从考研结果看,大部分人都还是属于要么太无知要么太无畏了。北清都差不多,大部分考金融的同学都是350都到不了的,这分数其实也是一个坎儿,突破这个坎儿需要一定的内外兼修吧,这个后面再谈。
考研成功至少得具备努力、实力、天赋和运气这里面的三者吧,择校要稍微理性点。
决定了清北后就是选择哪个学院了,从平台上讲,北大的光华、经院、CCER、汇丰和清华的五道口、经管是没多少差异的,到了这些平台上具体以后发展如何就是靠个人了。看看各学院的校友也能明白,哪个学院都有超级大牛。从实际上看,企业之类的首先看的是你的学校其次是你的专业,能把每个学院的区别都搞明白的人就没几个,不用太高估大家的了解程度。而校友资源什么的,每个人看重的是校友而不是院友吧。
至于我最终选择北大经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1、北大情节是我的主要选择,北大其他学院和自己情况不太符合,我希望学校学院人文氛围浓厚有底蕴;2、北大经济学院在学校本部,这样能更好的融入校园,我的北大情节主要是未名湖情节;3、复试比较公平,要是复试被刷那真是不知多痛苦;4、北大经济学员队专业课考试的科目和未来金融工作契合度非常高,我非常喜欢。
关于北大经济学院特别注意的地方。清北复交人、两财一贸的各个学院招收金融专硕的考研的专业课,大体上是分为三类。一种是以清复人、北大汇丰、两财一贸为代表的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组成。计算部分比重有大小,但是主要集中于投资学和公司理财等重点;一种是以北大软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组成的专业课,不过这两年侧重于证明恶化计算,第三种是以北大光华、经济学院为代表的偏重数理等重点,不考宏观金融。
不少前辈研友戏称,一旦考了北大光华和经济学院,就像上了“X船”,要么考上读书,要么就是继续死磕,二战、三战、四战、五战的考生特别多,只有当无法再战时候,部分考生选择了其他风格类似学院突围上岸了。清华两个院、复旦、人大、两财一贸等学校的专业课差别不是特别大,死磕清华有难度的就转去复旦人大两财一贸等学校去了。北大经济学院和光华两个学院的专业课特别的与众不同。
关于考研考清北金融专硕的心理准备。前面提到,很多二战、三战、四战的依然在考清北各院的金融专硕。不少同学心里有疑问,用两年考上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三年四年的?读一个高中也就三年,读一个大学也就四年啊。面对这些二战、三战的老兵,是不是应届生压力很大?大家都知道,清北的金融硕士毕业,扣除各种税费后到手的薪资差不多在一年12万——28万这个范围之间(部分毕业生去一些单位,前期低一些,但是后期收入几乎指数增长或者是考虑从政的福利好)。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备考一年总开销差不多需要人民币3万——10万人民币之间。既然这样,为什么考生不早一年上岸,早毕业一年多挣十万左右?这个情况其实不止北大经济学院,各个其他学院都存在着。
据研究过去几年的数据情况看,考研第一次进复试,然后第二次能进复试的几率一般不太大,北大经济学院每年刷掉10个人左右,而第二年这些人绝大多数继续考北大经济学院,但是能再次过线的人一般也就三个左右。这个就涉及到心理,据上几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大凡第一年进复试的同学,第二年复习用的时间基本不足,同时心里相对乐观,第二年会因为工作、考证、其他事情而用于复习的时间不足。但是那些第二年早早开始的同学,第二年进复试大概率就是高分。这个规律每一届几乎都在应验,然而有些规律是我们都知道的可是很少有人可以规避这些。
第一次考北大经济学院没进复试的同学,第二年卷土重来,大体上依然会相对有些心理优势,开始复习的时间点可能晚一些,加上二战的肯定已经一半脱离校园。工作、考证、各种私人事情等消耗精力和时间,造成了大部分同学的复习时候不像第一次那样全身心,复习的效果不一定超过第一次。就像烧开水,第一年可能烧到了85度,结果第二年可能只是烧到了90度。但是北大经济学院的专业课难度这几年连续增加,水的沸点第一年可能是100度,第二年可能是105度。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第三年情况如果有突变呢?如果我们的自制力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不用去考研,直接保研了。杜牧《阿房宫赋》里提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看到一起复习的同学及前辈们折戟于此,无不痛心。
每年北大经济学院进复试的同学的,第一次考研的同学占50%左右,从北大光华等专业课难度更大的学院转考过来的二战、三战老兵有20%左右,从北大经济学院以及其他难度适当学院转过来的二战、三战老兵有30%左右。
清华两个院的专业课是偏重于课本,若是工科跨考考生,把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罗斯、博迪四本书及课后题看扎实,多重复几遍,熟悉知识点,考前看下北京某著名机构的考前押题等,一般专业课考得都不会吃亏。就是怕一些孩子过于以来北京某著名机构的各种视频课,侧重视频轻课本,复习时间占用很多专业课成绩一般,严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因为它出的宏观金融几百题、微观金融几百题等大部分都是书上内容原话可查。至于那些计算题和考前押题倒是看看会好一点。若是本科就是金融经济类的考生,那么专业课适当时间,复习不出偏差一般不会出问题。
多年的数据分析后显示,北大经济学院、光华两个院上岸可能性和考试准备的年数的关系不是真的正相关。上岸可能性和数学、专业课的掌握程度相关。北大经济学院和北大光华的专业课难度确实不是那种仅仅靠自己多看一些遍数或者多花一些时间一定可以搞明白的。这个看后面我分享的专业课用书,就明白了。数理的东西,是需要证明和推导,是需要思路和思维等等,根本不是那种文字型的记忆理解就可以的。
关于考研报辅导班。如果下定决心考北大经院或者光华,倘若自己的数理功底可以,看起来不是那么耗时间或者自己本科就是学过金融数学相关的,那么可以不必去报全程班,省钱省时间。可以报个真题班或者冲刺点题班,毕竟这几年北大经济学院的专业课出题的时间序列和计量经济学是有规律及重点可循的,不少有经验的高分学长学姐大概可以预测一些,小助手薇EnclosureWolves。如果自己数理功底一般,本科时代也没学习过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期权期货这些难度较高的书,而且看书有些吃力或者书本实在看不进去又想在公共课多花时间拿分,那么还是建议报个全程班。
3、 初试复习准备及过程
北大经济学院的专业课内容实在太广,考的试题又很灵活,北大经济学院的专业课实在算是非常难的,这点看看专业课能考到120以上的人数就知道了。但是从2014年北大经济学院第一次招收金融专硕,历年的金融专硕考研专业课题目难度大势是越来越难(偶数年相对容易,奇数年相对难,但是专业课难一些,专业课上拉开差距相对没有那么恐怖),同时更为惊人的是得高分的高手还逐年增加。专业课的复习是需要大量压缩别的课程的准备时间的,这也会导致公共课考的成绩不够漂亮,所以今年这390的复试线确实挺高了。
我认为初试复习的核心方法在于:打好基础,保证掌握各知识点;把握框架,形成知识体系;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方法。我着重强调下第二点,我发现很多人学不好知识的关键就是抓不住框架,没有知识体系。其实学习能力好还是差,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看完一遍书的时候把握住内部各部分内容的联系。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好了。北大的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数学是千丝万缕的联系啊,数三里的无穷级数学好了学习时间序列就简单一点儿;数学三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好了,再看专业课的数理统计就容易了,同时学习计量经济学就容易一些了。某前辈提过:数学是最具体系的学科,像高数从极限衍生出连续,再从连续到导数,导数进而发展出积分等等,也就是每块内容都是互相联系的。等到学完数学全书应该能够具备自己在脑海里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在脑海里建立整个数学体系(包括如何从极限推出后面的各种知识,各个知识节点的定理有哪些,这些定理如何证明等等)。有了知识体系,记忆就是很轻松的事情,政治、专业课之类的也完全是如此。下面我具体讲讲各课的复习安排和方法吧,我的方法适用范围有限,这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专业课我自己分为五部分看书并做了分类的笔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公司财务及投资学,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
首先要声明的是,想学时间序列一定要先把数三里的无穷级数学好,看计量之前一定要打好数理统计的基础。
初试书籍相关: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王燕《时间序列分析》、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克莱尔《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罗斯《公司理财》、博迪《投资学》、朱叶《公司金融》、张亦春《金融市场学》、曹凤岐《证券投资学》;赫尔《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
初试各类建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用资料为茆诗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习题与解答》,把这本书后三章(5.6.7章)吃透,应付经院考试基本没问题,且由于经院越来越重视对时间序列的考察,概率论这部分内容难度也在降低,但是一定要好好学数理统计部分,这是后面学计量的基础。
计量经济学:先看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打底,再看李子奈第四版(重点在李子奈这本书)。李子奈的书看四五遍都很正常,尤其是配套的练习题,里面有很多推导题,可以看完两三遍后,每年这本书里都会有原题。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是经院现阶段的热门考点。18专业课出题中包含了倒数第二题:简单的时间序列(ARMA相关的,14分),最后一题24分,主要考察GARCH模型。最好的方案应该是先看下人大版王燕的时间序列分析,里面沾了格林函数的都直接跳过,别的要好好看,第三章的练习题很经典,适合刷两遍,答案也可从百度文库找到。看完之后有一定的基础再好好看汉密尔顿的时间序列分析1、2、3、4、8、10、15、16、21这几章,还有一本《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R语言(原书第2版) r语言 第二版华章数学译丛 [美] 克莱尔》,这本书可以用来辅助学习汉密尔顿的书。
公司理财与投资学:这两本书在每年的专业课考察中占比都比较大,一般是70分左右,一道10分论叙题,3道20分的题。之所以放在一起介绍,是我觉得两本书很多知识相关性较高,且最好解决。公司财务部分:可以以罗斯的公司财务为主,可以买一本他的习题集,辅以刘力的公司财务;投资学:先用张亦春金融市场学打底,然后主刷博迪投资学,投资学习题集就不要买博迪的了,我感觉他的习题是用来圈钱的,辅以曹凤岐的证券投资学。
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参考赫尔那本书,有时间刷到希腊值那一章,没时间的刷到第十四章也足够了,定价部分讲的比投资学深入,尤其是对于跨考生来说,不看这本书可能会对博迪投资学后部分介绍期权期货那一块看的很懵懂。可以买一本他的习题集。
在对以上各本书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好好看下宋逢明的《金融工程原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几乎没有废话,却又统筹了公司财务、投资学、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的知识重点,属于必看书籍。
学有余力的,在冲刺阶段可以搜集下五道口、复旦、光华金融近五年的真题计算部分,拿来练手,顺便检测下自己是否对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
数学:数学太重要了。个人认为数学高分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题+强大的心
我用的书大概是:
5月及之前:李永乐全书+李永乐660题+视频
建议是先把视频全部看完,再来做题
视频推荐张宇高等数学 李永乐线性代数张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月:张宇36讲
暑假期间:做完36讲之后我发现高等数学还是有一些不太会,这时候可以看汤家凤高等数学强化班视频,看完之后开始刷1800题,刷完之后数学就没啥问题了
九月份到考研初试:每天一套试卷31年真题+张宇八套卷四套卷+李永乐八套卷+汤家凤八套卷+共创超越。每套题都尽量计时,按考场的氛围来模拟。完全按照标准考试来的,步骤会写的很规范,完成每套题的时间都控制在2小时之内。留下的一个多小时尽量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每道题再算一遍,如果结果还是一致,那正确率就有保证了,成绩也都是满分左右吧。
考研数学的复习尽量早一点开始,时间安排如我上面提到的那样。真题是很简单的,想要考北大经济学院最好能有140以上,考满分的实力也必须要有。因此平时训练时就得注意运算的准确率,别总感觉自己只是粗心,其实粗心就是能力不到位。考研数学的复习得注重基础,各种定理的条件推导得搞搞明白,还有就是要特别注重框架和知识体系的搭建。在试题比较简单的前提下,怎么保证准确率就是核心竞争力了。数学必须保持做题量的,每天都得做一定的习题来保持感觉,一两天不做可能就不大行了。
4、 写在最后
关于其他各个科目的时间节点及复习策略,这个在北大经济学院历年的经验贴上谈的非常详细,我也就不多说了。数学和专业课差不多决定了考研成败生死。不过尤其重要的是尽量在八月以前搞定数学,专业课反正一直是重头,英语穿插在中间复习,然后八月左右开始政治和强化复习专业课。前期以数学和专业课为主,后期以专业课和政治为主
来自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