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跨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初试经验分享

时间:2020-03-15 18:49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4月8号拟录取名单下来,很幸运自己拥有一个席位。我来自北京一所985高校,理工科,考研之前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科。在别人眼里,我是个很努力的人,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玩的时候收不住,学的时候塌不下心。我的经验对那些已经荒废了好多时间的同学来说,无论何时都是一针镇定剂吧!
先说分数:政治69,英语72,数学137,专业课124。下面分科介绍经验。
政治:
从有这门课开始,它就成了我最软的软肋。我可以熟练地背完每一页的内容,但就是答不好题。从10月份开始看大纲解析,贯彻初中时烂熟于心的思路,看完每一章就做配套的1600题,主要是巩固的作用。一般每天看2章,状态好的时候三四章。等看到法律那章的时候,想吐,看不下去了然后放弃。接着买了风中劲草三本书,对着核心考点那本书从第一章开始画(我不想直接背风中劲草,总觉得看书才踏实)画的过程又把知识点记一遍。很快我发现这样太浪费时间了,更多的时候只是机械地用笔划线,又放弃了。然后采取像第一遍那样的思路,看一章就做风中劲草对应的一章,做错的用铅笔标出来,在大纲解析上找到原文。这样又看了第二遍。之后买了肖秀荣1000题,差不多类似的思路来了第三遍。尽管三遍了,还是觉得知识点不熟练,最后20天,做了下肖秀荣的真题,我跟没有像我这么严密扫课本的同学比较过,选择题确实我做的更好一点,说明努力没有白费。此外还有肖秀荣8套题、4套题,形势与政策。其中只有4套题认认真真看了主观题。进入12月份的几天虽然注重做题,我还是会经常翻课本,顽固的坚持烂熟于心。事实证明,把那么多的内容都记个差不多,我等平凡人是做不到的。对于69分的成绩,我已经很满足了。
英语:
我暑假之前有在背单词,用的是新东方的绿皮书,每天背两章,半小时。后来发现记不住,在一学霸的推荐下,用了一款单词软件—扇贝。我为自己设定了每天400个单词的量,软件会根据你记忆的效果不断重复你记不住的单词,所以背完需要2个小时左右。我是利用看完经济之后的剩余时间背的,常常完不成任务。暑假期间,因为是在家复习的,你懂得,看书根本看不下去,每天背单词就成了最清闲的工作。每天严格按照400个单词的标准一丝不苟地背完,偶尔有间断。这样,在8月1号把考研的所有单词背完了,看似只背了一遍,其实由于过程中不断重复,实则背了四五遍也不夸张。在背完单词之后,开始做张剑黄皮书基础版,我自己没买,都是从学长那里要的上一年旧书。当你熟练背完单词之后,看文章就很有信心。后来发现,基础版做起来有点浪费时间,但醒悟的时候已经做了不少了。又开始做珍藏版,每天做两三篇吧。之后,我就被自己的脑残震慑到了!张剑的这两本书竟然是1994年到2013年的真题!天啊,我竟然把真题以这种方式做了!都快做完了!简直是浪费啊!十分懊悔,估计没有谁能像我一样了吧,明明目录上就写清楚了的、。果断放弃真题,开始拿150篇练手。每天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四篇,可是从未完成过,常常在晚上的时候很不认真的做两篇,错误率蛮高的。我也是很傻,等做了两百多页的时候,恍然大悟,这150篇感觉跟真题不一样呢,文章选的不好,出题很偏!白白耽误了这么久,所以告诫学弟学妹们,150篇做不做均可,时间紧的话就别做了,真的不是很好。弄到这儿,就进入9月份了,大家可以想象我的速度是有多慢。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完型怎么回事,还有阅读之后翻译之前那个新题型到底是什么,是填句子还是排列顺序,作文更没看了。
暑假之后就是九月中旬了,又开始用扇贝每天背背单词,还是设定400个,发现竟然有很多已经忘记了,挺着急的。但还是耐着性子慢慢背完了一遍,考研是很辛苦的,背英语单词是最放松的,是我最乐意干的事。我晚上12睡觉的话会失眠,为了不浪费时间,等回了宿舍会抄一篇英语作文,新东方出版的一本作文书,或者看看经济学的视频。1点睡觉。背单词的这段时间就不再做英语阅读了,主要精力放在作文上,我从来不背模板,这也是源于一直以来在英语上的自信吧。后来买了真题,试卷版那种,每天抽出时间来模拟,不写作文。大概一天一套,但是这样的话,11月份就会把真题做完了,我是不想做第二遍的,所以后来就三天一套五天一套,剩最后七八天的时候还有三套。感觉张剑的真题解析不权威,于是在网上买了高教出版(就是跟大纲解析一个出版社)的真题解析。还是这个好,解析的非常到位,张剑的其实一本都不用买。英语翻译的话,不容小觑,我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一些讲解翻译技巧的视频,讲得非常好,但是那会儿已经快考试了,没什么时间亲自应用,直接上考场。2015年的英语一,个人感觉非常难,阅读没怎么读懂,完型最后七八个空全选了A,后来对答案发现只有一个A。所以对72的分数,我相当满意了。
专业课:
前面已经说了,我是跨考生,专业课是最担心的。要说明一下,最初我打算考北大经院,一直到8月9号发现北大经院已经改革我不得不放弃。从去年3月10号开始看高鸿业微观,经验就是抄书,不懂的时候就觉得哪儿都是重点。很坑的是大三下有很多课,每天用来看书的时间并不多,我前思后想终于在3月23号做出了一个决定:翘掉所有课程,专心看书。大概在四月初把微观看完了。接着看宏观,先是高鸿业的,看了80来页觉得一头雾水,好难!果断放弃,买了北大教授张岩的宏观经济学,看了看发现更难。特别受挫!突然想起来男朋友跟我讲曼昆的书挺容易懂的,于是我在图书馆借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看的过程也基本上是抄书。花了20天左右看到了第12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又感觉看不懂了,想想也慢慢进入考期了,自己一学期没上课心里很不安,所以就把重心放到了期末考试上。一直到7月初考试结束,没看过一眼经济。7月9号回家,把复习要用的书都搬回去了,开始了醉生梦死的生活:7月份没看经济,8月份,坐在沙发上把高老的微观浏览了一遍,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就觉得挺简单了。8月9号,我深深的记得这个日子,北大经院由于改革好像不再考经济了(我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其实在上一年已经改了,我后知后觉,至于不考经济也是我自己查的,到现在也不是十分确定……)耽误了几天,终于决定考人大金融。有同学也考,他告诉我参考教材有哪些,很幸运的是人大竟然考曼昆,我看过啊好开心,然后微观要考尼克尔森,就傻眼了,压根就没听说过,还有范里安啊、平新乔十八讲啊,顿时觉得压力山大。赶紧买了尼克尔森,每天一章+课后题,到9月8号回学校,看到了第9章。总结下整个暑假结束后专业课的复习情况:高鸿业微观看了2遍、尼克尔森看到第9章、曼昆看了12章,政经是什么还没见识过。
回了学校,总算能踏踏实实复习了。按之前的进度把尼克尔森看到了第19章吧,其实只看到第16章就好了,我不是不知道嘛,因为没做过真题不知道考试范围。9月28号左右开始看曼昆,花了20天吧,要认真看每一个字(阅读材料部分我没怎么看过,时间很紧迫,充足的话还是看看吧,今年最后一道题涉及到了?我不是很清楚),每一个模型的推导、作图,写在本子上,不要求以后翻看,只图刻在脑子里。政经也是从10月份开始看的,宋涛的资本主义部分,每个字每个字地看,政经理解了就简单了。用了不到一个月看完,至于逢锦聚的社会主义部分,觉着根本记不住。10月份的最后几天,挺迷茫的,做真题吧,基本都不会;重新把书看一遍吧,又觉着很熟悉,懒得看。于是想到一个办法,在网上买了曼昆和尼克尔森的视频,曼昆的视频录得很好,又跟着老师把书过了一遍,收获很大,跨考生有必要这样做,你能通过老师学到很多从课本上看不到的知识。至于尼克尔森的视频,那老师感觉是在念课本,看了几章之后放弃。学长们都说尼克尔森要多看几遍,我勉强看了两遍吧,课后题也一共做了两遍,第二遍是12月份做的。11月份,再次挑战真题,还是很多不会的。在网上买了人大学姐的资料,包括学姐团队自己编写的真题及答案、曼昆笔记、尼克尔森笔记、政经笔记、高鸿业书的笔记还有宏观专题总结等,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宏观。跟着学姐的笔记,我梳理清楚了宏观的脉络,当时感觉很累,但学到东西很多很充实。整个11月份没有学习政经,进入12月,又拿起宋涛的课本,老老实实看了一遍,每个问题都能说个差不多。范里安的现代观点,暑假看了几章,后来又关注了有关禀赋、福利等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与其说喜欢平新乔的书,不如说更喜欢在网上找的该书的一份答案,那份答案我相信一定是某位大神中的大神编写的,不仅能清楚地解答问题,还能拓展好多东西,其实考研的话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12月份,主要就是关注真题,每道题都要明白不能死记答案。考前一晚,我看了看学姐资料上的政经计算题,很幸运的是,第二天考到了,那个10分的题好多人都没做出来。
有同学讲,今年竟然考了伯特兰(还是伯兰特?)均衡这样偏的一个知识点。我做这道题的时候觉得很简单,考前练了很多类似的题。所以跨考的一个好处是:你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就把所有不懂的都当重点来看。哦对了,高老的宏观总是觉得很费解,强忍着智商被鄙视的疼痛看了看吧……
至于数学,考得不好,就不写了。特别喜欢一句话: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在大家都忙着备考的暑假,我回家了,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回来之后只有一百零几天的时间,把自己逼得挺狠,晚上一点睡,早上有时候7点半起,后期是7点起,中午有时回宿舍睡,有时趴桌子上睡。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多,前期连续学四天懈怠一天,后期情绪很不稳定,连续好几天学不下去。100多天真正好好学习的时间也就80多天就不错了。我的经历是不是很能激励大家啊,虽然我跨考、虽然我浪费掉假期、虽然我常连续几天不学习,但我一直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人大!这就是心态吧,大家一定要乐观、保持好的心态!
把美好的祝愿送给每一位考研的学弟学妹!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2015跨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初试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2017汉语言文字学 初试+复试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