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十月复习苦于两年兵役,所经历者实在太多,难一言尽之不说,所经历者又并非全是愉快的事,所以推迟到如今才肯下笔,不过既然决定将经历形诸笔墨了,就再回忆一番罢,希望能有所裨益于后来者。
一、个人情况。
本人大四时应征入伍,服兵役两年,于2013年底退役返校,后又推迟复学以复习备考,所以我得以以应届生身份参加2015年考研。我虽是应届生,但在退伍后已结婚,所以并不住校,复习也是在租处。最初考虑给自己三次机会冲击北大,但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为了家庭,遂改考人。
我的复习时间起于2014年2月26日,迄于12月26日,前后凡十个月,期间于五月份因婚事以及访友离京十日,八月因小子诞生离京四日,中间又因各种不可避免的琐事耗去近十余日,满打满算复习时间足有九个月。
本人知识特点。本人专业一(文学基础)比较扎实,除此之外,其他科目都是从零开始。专业二(语言学基础)中《古代汉语》是我的长处,所以我没有花费太多功夫,但《语言学》与《现代汉语》,尤其前者是零基础,一切都靠自学白手起家。本人大学时英语四级没有通过,考研前一周还参加了四级考试,英语是我最头疼的部分。至于政治,本人文科出身,自以为应该没有问题,但后来复习起来非常吃力,最后成绩也最低。
本人今年考人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初试成绩第二,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一。上面是本人的基本情况,读到此文的诸君有与我情况相似的,采用我的路子还是大有希望的,倘若情形差别太大,那么我的方法则只能有选择地取用了。
二、几点注意:
(1)考研是应试,基础强者不可懈怠,能力弱者不必绝望;
(2)应试有技巧,技巧就是敢吃苦,能长时间(八个月以上)不懈战斗者胜;
(3)蛮干不等于不懈战斗,要善于看书,善于做笔记,善于勾连全书章节脉络,最重要的还要迅速,因为所要复习课程多,而所涉及的教材更多;
(4)端正态度,以长学问为上,以发家致富为下,考研复习是有系统地强化知识基础的过程,这是复习的正途,一切技巧都应该沿着这一途径,否则就是旁门左道。
(5)要有纪律,给自己建立一套制度,找到一两个(不可超过3个)建立执行前面制度的团队。
三、具体复习情况
(1)整体介绍
我退伍后策动一位工作了两年的朋友辞职考研,我们都是穷酸的读书人,他考虑了两天便同意了,于是从京郊进城来,在我住处不远租了一间斗室。他上厕所得去三里地外的公厕,煮饭也只能用电饭锅,炒菜则满室乌烟瘴气,他每周只炒两次菜,多数时间吃咸菜。有一回他和我说起近来吃到一种特别好的豆酱,我请他第二天拿来分享,他第二日果然拿来了,是一罐郫县豆瓣。我的生活条件较他优越,在复习的前几个月,每周末便请几个朋友来我处聚餐,也为这位朋友补充一点营养。这位朋友和我所考的专业和学校都不同,但和我一起坐到考前一天才散,我们两个都考上了。复习考研,倘若想考高分,还想考个不错的学校,那么单枪匹马是极不合宜的,应该要有靠得住的战友并肩作战,当然考研不是打群架,所以人数也不能太多,两个或三个最佳,少于两个就是单枪匹马,多于三个就沦为打麻将了。总之要找到关系不错,有斗志的人一起战斗。
作为军人我明白纪律的重要性,所以复习初我就制定了细致的《复习周计划表》(由于考后搬过家,电脑也被摔坏了,所以《计划表》的电子版不能在这里展示,只能凭记忆作一描述),将一周七天进行细致安排,和朋友轮有值班,并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对迟到和缺勤(无论何种原因)进行罚款(周末将罚款作为聚餐的资金)。周计划每天的时间安排包括:起床(前期是6:20,后四个月是5:20)
早自习(前期6:30—7:50,后四个月5:20—7:55)
早饭及早休(后期7:55—8:15睡20分钟,个人认为这对于上午精力充沛十分关键)
上午(前期8:30—10:30英语单词,10:30—11:30英语阅读;11:30—12:30文学基础;后期8:30文学理论;9:30西方文学;10:30现当代文学;12:00—12:30古代文学)
中午(12:30—13:00午饭,13:00—13:30古代文学,13:30—14:00午休)
下午(前期14:00—15:30文学基础,15:30—18:00语言学基础;后期14:00—16:00英语,16:00—17:00文学基础,1700:—18:30语言学基础)
晚饭(前期18:00—20:00,后期18:30—19:00)
晚自习(前期20:00—23:00英语和专业课,后期19:00—00:30,政治、英语和专业课)
周末(前期周日全天放假,后期周日下午放假)
前期每周将《计划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天8:00签到,到了后期,《计划表》已经完全化为自觉行动,所以也就不再打印出来。
(2)各科情况
1.英语。本人英语四级没过,深知考研成败全系于英语,我将目标定在60分,底线55分,最终取得64分,所以本人非常满意。我自认为在英语复习上我有一点发言权,尤其在和我境况相似的英语弱势群体当中。本人是以弱胜强的例子,复习经验是“讲策略,抓基础”。
首先,从体型上看到考试策略,强调作文的“尖刀班”作用。“尖刀班”是军事术语,本人军事素质很好,拉练时常被编入“尖刀班”,(不好意思,扯远了),在我看来作文在英语战场上具有“尖刀班”的作用。我英语战斗力弱,这种弱在前期变现在各个方面,由于词汇里没几个脸熟的面孔,阅读时一头雾水,短句连蒙带猜,长句连猜带蒙,全文难以卒读,做题浑水摸鱼,作文时脑袋里文思泉涌,笔下却拼不出几个词,真急死个人。这种弱在后期却表现为时间不够,别人十五六分钟能完成一篇,我得花二十多分钟,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说我得花费比别人多的时间才能取得和别人相同的效果。我的策略是提早背作文,在考试时保证又快又好地写完作文,两篇作文时间必须在30—35分钟以内,这样就等于为考试争取了二十多分钟。我开始意识到文对我具有全局性作用是在九月份,因为那时做题总打不开局面,费时特别多,——“除非给我更多的时间,否则英语风险很大”——于是我想到只有从作文上挤时间。背模板,背材料,模板不要与人雷同,材料不求多而求具有较强概括性,后三月每天英语分配三小时,两个多小时让给了作文。考试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了两个作文,句子通顺,字迹清晰,颇有佳句,心中大喜,然后沉着应战,攻下阅读翻译,最后时间还剩不少将原计划放弃的完形填空做了两遍。这样的战略具有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保障了我在考场上没有遭遇时间仓促而方寸大乱,进而满盘皆输的局面。我建议基础不好的后来者,宜早早准备作文,千万不要搭理“必背20篇”什么的,可以多买几本书选取非必背篇章中写得平实的片段,多以第二段为主,用剪刀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自己整理出一本。本人去年在网上买了几个模板,花了不少钱,个人认为要么就别买,尤其是那种几块几十百来块的不要买,要么你就买最贵的,三四百的,当然这有风险,我得到一点好处,但主要的功劳在我自己。
其次,阅读是主力军。与作文相比,攻下阅读十分艰苦,笔者在阅读上采用了长时间大兵团的人海战术,前期每天做题背文章将近3小时,背诵了近25篇真题文章,真题(阅读)做过六七遍,但时间不容易提高(本人写文章做事比较迟钝),到了后期同样读懂一篇文章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虽然如此,我也一直不敢放松。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是不可避免的恶战,凡英语能力较弱者,一定要作好殊死搏斗的准备,作文固然要准备,但主力军还是阅读,尤其要培养自己做题的时间控制能力。这方面我能力有限,只谈谈个人所经历的,不能算作什么经验,但也不至于一文不值。
再次,单词是不可避免的日常训练。我的英语属于白手起家从头再来,而单词是白手起家的基础。从二月底我开始用一套软件将五千多词熟悉了两遍,然后用的是俞敏洪绿那本乱序的大部头,我的战术是车轮战,一遍一遍地刷书,每一遍用一种标记标出不熟悉的词,直到考前刷了十几遍。我的那位朋友方法和我不同,他强调写和背,他刷的遍数没我多,这种方法也可以,因人而异吧,但我认为阅读只需要能识别外形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会写。我在手机上还安装了扇贝单词,就餐如厕睡觉失眠都可以用来打发时间(我还用过百词斩、新东方真题词汇等软件,不过用得最好的是扇贝)。
最后,纷纷纭纭的资料不利于作战。英语复习期间我用到了很多资料,包括大量的视频,论坛上下载的资料,等等,这些资料不是没有用,但太过于浪费时间,考研复习时间宝贵,选定必要的资料(单词书、阅读书以及作文材料模板)就上路吧,不要三心二意左顾右盼,否则宝贵的时间会耗费在廉价的资料上。
2.政治。我政治62分,最得分最低的一门,非常失败,没有经验,只有教训。政治的内容很多,要想考得好就不能不早作准备。有很多帖子建议大纲下来之后复习,本人在之前就开始了,做题错得一塌糊涂,《大纲解析》赶着进度还没有看完两遍,后来什么《风中劲草》、最后几套卷什么的根本就没多余时间对付了,最后一个月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每晚两三个小时投资不可谓布巨大,成果呢?真他妈一败涂地!——所以一定要早早复习,同时必须结合着做题,因为光看书不知道自己的水平,还误以为复习到位了,而一旦做起题来才会见到死伤无数,甚至一些章节尽是累累白骨,做题会做到全身发抖,所以一定要作准准备。——当然,豁出去不管不顾,等到不得不复习的时候再看看,政治也不会有太大风险。
3.文学基础。人大考大综合,文学基础包括文学理论(还涉及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古代文学、西方文学(严格意义上看是外国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科。总体上看,人大的文学基础不难,尤其对于基础较好的来说,人大的题很中规中矩,本人就很喜欢这种套路。但要说这种题难也是有道理的,对于基础不好的人,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古今中外的文学概况并不容易,尤其是去年的考题预示出更明显的大综合趋势,这种趋势会更多地转化成复习的难度。比如去年的填空题就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其中不乏一些知识点在教材中找不到,而要求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
(1)文学理论。教材之争似乎是各科都存在的现象,文学理论的教材一方说用人大陈传才的,一方说用高教版童庆炳的,或者也有说都用的,我这两本都看过,我认两者都可以,固执地争论用哪一本教材是没有必要的。从历年试题上看,人大文学理论只考名词解释和大题(简答或论述),这两类题的范围都比较固定,如名词解释基本都在意境、模仿说、劳动说、巫术说或是西方文论中的一些重要命题,如陌生化、神话原型等等,这类名词可以结合真题和一些笔记进行总结。文学理论最大的难点在大题,这一类题摸不到出题套路,偶尔会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如2012年考社会历史文学批判方法,但更多时候是教材上难以找到直接知识点的。本人认为无论是陈传才还是童庆炳,都试图在教材中建立一套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看这种努力无论是否成功,但体系构建的意图和痕迹还是比较清晰的,这有利于掌握整个知识结构。文学理论的复习就离不开对各章的掌握,并且也要一定程度上把各章联系起来,而对各章掌握可以通过从重点问题出发的方式,每章按照章节逻辑列出若干大问题,集中精力把大问题弄明白,这样至少在题型上与考试是相同的。之所以要求系统地把握整个理论结构,是因为人大文学理论考察得比较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阐释。文学理论要注重点面的结合,而不能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重要的点上,至少这样与考察方式是相违背的。
(2)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内容十分多,无论是游国恩的教材还是袁行霈的教材,都有四册,时间有限,所以都容不得细读,那种建议两个版本都用的人恐怕只会误人子弟,本人觉得两个版本都可以,毕竟只是大综合,绝不会考得很深,当然本人用的主要是袁行霈本。从真题上看考察难度,也可以发现,人大古代文学的题出得最中规中矩,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考察的大题几乎都集中在诗歌(包括词)上,年代也以唐宋为最集中,即便不是唐宋,也会考察一些十分重要的点,如《诗经》、楚辞、陶渊明、《古诗十九首》等等,这为复习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客观参照。总之,古代文学大题考察的一定是妇孺皆知的一流作家或重大事件,在这些最重要作家和事件构成的骨干上进行额外地扩充,应付考试就基本没问题了。但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填空题,它考得很细微,需要复习时格外留意教材中的引用材料,尤其是元明清三代,大题往往错过它们,但填空题却常常错不过,而往年考察的也要留意,因为再考的可能性也存在。古代文学史必须要做笔记的一门,不然根本无法持久进行,因为教材内容太多,所以找到好的笔记或者早早作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我四月份就开始做各科笔记,直到八月底才做完,后来又重新做一份精简版笔记,又到了十月份才完成,后来就只用精简版笔记,直到考试前。
(3)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参考书可用人大程光炜孙民乐老师等编的,还可以参考钱理群老师的,两本都用亦可;当代文学史可用陈思和老师的,也可用洪子诚老师的,两本都用亦可;本人用初试主要是用了钱理群老师和洪子诚老师的书。人大现当代考察的题不如古代文学的题那样“规矩”,深度上也会更甚一些,但较之复试,还是在复习的可能范围之内的。无论哪一科,要是阅读量大的话就一定很轻松,比如在复习到鲁迅、周作人等人时,我就直接略过不看,因为这些人的作品我读过多遍,无论怎么考都不会没有话说,这正是考研专业课的最高境界,但古今中外那么多优秀作品,本来就很难在本科时读完,这就难免有很多地方需要先入为见地接受文学史的立场了,而这是考研专业课的一般境界,而不仅是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即便是文学史也纷繁复杂,这一般境界对于平日疏于阅读的人来说,短时间内就已经很难企及了。无论是现代还是当代,人大考察的难度恰巧就是刚好要突破这个“一般境界”,这一点在2015年的两道试题上表现得很突出,如比较沈从文和鲁迅的农村题材小说,这不仅涉及到二人的生平,还广泛地涉及到二人的创作实际,而这对于仅仅读过《阿Q正传》和《边城》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上面谈到的这些与考现当代文学史最为密切,这种特点在西方文学和古代文学上显得不那么突出。当然,这不是说读书少就不能应付考试了,而是说如果缺少这种阅读背景,对现当代文学的很多结论就缺乏理解的根据,在复习的时候会艰难一些,这种困难尤其表现在笔记的背诵上。所以复习现当代文学史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重点问题各个击破,同时尤其注重“史”的连贯性,把握百年文学发展的大题情况。
(4)外国文学史。我使用了人大黄晋凯和高教版郑克鲁的教材,以人大本为主,我建议有精力者两本都可以读一读。从历年试题来看,两本书都足以应付,但也不能说完全涵盖所有考点,如去年的选择题还考到了东方文学,这是具有区分度的试题,和考生平时积累有关,如果在复习中再抽出经历对付东方文学,在精力上一定是不够的,所以这部分如果缺乏积累,还是建议选择放弃,是为上策。从难度上看,外国文学(其实人大几乎只考西方文学)的难度不大,考点往往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文学思 潮,人大试题中作家作品考得不是最多的,而重要文学思 潮,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却是最常见的考点,复习时无论是否考过,这部分只是都必须牢牢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复习要结合真题把握复习的深度,因为深度的把握涉及到复习范围的大小,如果挖得太深,复习内容会成倍增加,时间就一定不够了。我做笔记采用的是囊括全书的做法,但分主次,次要者聊聊数语,较重要者数十字毕之,重要点不下一二百字,最重要点虽数千字也在所不惜,这种方法既省笔墨,又不担心遗漏,即便考到次要点,也不至于无话可说。外国文学史要善于笔记,勤于背诵,这背诵的功夫尤其显示在啃下文学流派和思 潮等关键点上。
4.语言学基础。专业二语言学基础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这是整个考研中性价比最高的三门,2010年以后人大的试题难度都不大,复习得好完全能上130,甚至140,本人考试时做漏了一道20分大题还斩获近123分,所以这三门课务必用心复习。我花在这三门课上的时间远比文学基础用得少,到九月份就感觉足以应付考试了,后期更大量压缩了专业二的复习时间(由三小时少至四十分钟),为专业一和政治争取和很多时间。专业二古代汉语是靠长时间阅读而培养的,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越,所以能力强或弱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了,语言学和现代汉语都是可以短期突破的,所以要尤其认真对待,不可畏难。
(1)古代汉语。教材当然首选人大殷国光的,因为从历年真题上看,多次考察的原题就是从这本书上来的,至于王力的四卷本,有人建议只读前二册,个人并不反对(因为我也读过),但从古代汉语的特点(不能打突击)和时间两方面考虑,人大版是最好的选择。人大的这本对于古代汉语能力较弱者会很吃力,不仅注释不如王力的仔细,很多著名章节还直接引入没有句读的白文,所以有必要自己动手注释了,这一部分工作是很必要的,要保证考到教材上的篇章能做到万无一失的地步,我想这是容易做到的,只要做好那些琐碎细致的注释工作就差不多了,会比较辛苦,但绝不至于弄不懂。本人的文言功底还是比较强的,去年到了复习后期,各门课的工作会变得很枯燥,每晚抽半小时读点古文简直是最愉快的事情了。
(2)语言学。教材用 叶蜚声,徐通锵的那个小本子,不过有人也建议用语文出版社胡明阳的那本,后者我在复习后期仓促看过一遍,但觉得叶、徐的本子已经够用,只要结合《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做好笔记就完全够用了。徐、叶的书是小本子,经得起反复多次细读,但对于考试来说显得太过精简了,所以需要结合《试题及答案》做好笔记。本人作语言学的笔记每章先画出线索图,然后按图叙述,并且将历年真题和一些参考书中的经典例题夹入笔记中,做好笔记后就完全丢开各种资料,可以直接背笔记了。语言学是一门很基础的课程,容易入门,内部的系统性很强,学期起来很有条理,每一章内部的线索尤其清晰,复习时不可忽略这种内部结构,这样才能在复习中事半功倍。此外,习题训练也很有必要,这种训练很大程度上能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这是这两门课相通的地方,所以考核时也容易纳入一道。当然,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的相同处是比较容易在复习中看到的,也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而其中的不同处(或者说是现代汉语对语言学的具体运用时的独有特点)也是应该注意的,如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在音变这一问题上的内容就不一样,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3)现代汉语。教材我以黄伯荣、廖序东的高教本为主,同时还将商务印书馆的北大教研室本(后称北本)作为重要参考,在做笔记时大体按照高教本的体例,同时将真题和重要习题夹入其中。此外,北本和高教本有不少观点不完全相同,如对虚词实词的范围,又如状态词的类别等等,这些不同未必会考察到,但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会让学习事半功倍。我前面说过专业二是性价比最高的学科,因为不仅考得简单,科目少,每科的教材也不多(整个专业二的教材和古代文学史一科的教材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现代汉语和语言学重合的地方很多,虽说是两门课其实充其量才一门半。学习中融会贯通两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语言学有利于现代汉语中某些理论的理解,学好现代汉语对语言学的具有例证作用,这种相互支撑在答题中会表现得很突出。在复习中,这两门课我一直是安排在同一时段进行,章节顺序上也经常并行推进。
5.其他。人大的试题中规中矩是主流,但偶尔也会“出格”一下。如去年考到东方文学的填空题,如2010年(凭记忆)考到古代文艺批评(“兴观群怨”),更常见的是2014年(不止考过这一次)通过古代一段文论的形式考察文学史,当然,后者本质上还是考察具体的文学史问题。还有,几乎每年都会考到西方文论的名词解释。之所以我着重提到这两部分(古代文艺批评和西方文论),是因为偶尔也出过论述题,即便是名词解释也至少有五六分,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复习时也很费踌躇,究竟是放弃还是不放弃,放弃吧又于心不安,万一遭遇就可能败北,不放弃吧,这两门课不仅有难度,而且会暂用大量宝贵时间。我的方法是从真题入手尽量缩减范围。看2010年以来的真题,无论是兴观群怨还是模仿说,都是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只是“点”,所以整理出这样的点,背一背就可以了,最后整理的笔记也不过几页纸,——要是考到了就算复习到位,万一没收录进笔记,哈哈,别人也未必会做的,——只得如此安排这一部分工作了,毕竟类容太多,必须勇于抉择,善于取舍。
四、几个关于复习的问题
(1)买资料。我去年买了不少资料,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我反对买资料,所有资料共同的缺点是浪费时间!公共课资料的最大缺点是排山倒海地涌来,把人掩埋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纸张和视频之中,投身其中的结果是被消费,它们咀嚼尽你身上的人民币,被吐出来的你不是一个饱学之士,而更只是一个人渣渣!朋友,注意了,五秒钟的结论有些人会花半小时来讲,并且还会分出三四个阶段来重复这半小时,可怜我去年正课之余的休息时间绝大多数都用来看老俞手下那些家伙吹牛B了,悔死了,多亏本人晕车,不然一定被忽悠去听课了,阿弥陀佛,亏了没去。专业课的资料我也买了不少,五百多的,三百多的,预测题,北大的,人大的,北师的,哗啦啦,哗啦啦,可惜可惜,都不管用啊——专业课资料除了浪费时间意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缺点,让人懈怠,误以为有一条南山捷径通往人生的坦途,醒醒吧,朋友,看着买来的资料你会疯狂一阵子,聪明人不久就会发现被骗了,赶紧老老实实的继续辛苦地复习,笨一点的误以为自己花几百块买了一张门票,就等着明年被录取,清醒吧,就像当兵时练军姿,班长说:“要是你觉得站得还挺舒服,那你该注意了,你的军姿绝对有问题!”去年和一位前一年考得非常好的同学讨教经验,我问她:“我就想知道我这样赤裸裸地努力能行吗?”她说:“就得这样做。”
我不是一棍子打死资料,而是要请朋友们破除资料迷信,还要随时准备着被骗,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从资料的得到好处,但首要的资料不是买的,而是前辈送的,真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后才是各种笔记什么的。
(2)做笔记。很多人找我买笔记,我考完后搬了两次家,搬家时电脑摔坏了,硬盘恢复比较麻烦,自己以前用的笔记送给了一个好友,所以不是舍不得把笔记给诸位,而是事有艰难。做笔记时考研复习的核心环节,它是一条贯穿了十月份以前复习工作的主线索,在笔记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缺少了这一步有害无益。做笔记十分辛苦,我前后做过两轮笔记,第一轮四月份到八月份,各科笔记都作了一本,后来在十月份前又是一轮,这次是将之前的笔记作一个精缩版,同时加进了后来发现的新问题,这次是将之前的数本合成一本,约三百多页,后期复习时夹了六七个书签,每天按计划的时间对各个部分进行背记。至于做笔记的具体方法,我认为是因人而异的,有人擅长写字,而我就不擅长,有人擅长直接在教材中勾画,总之不必拘于一格,因为我打字的速度比写字快,并且手写很潦草,所以我做笔记一直是用电脑敲的,甚至我老婆一度大着肚子帮我打字。关于别人的笔记,我很赞同引为己用,但是不能太迷信,作为一个参考借鉴是有必要的,完全依赖会降低做笔记的效果,因为笔记不仅是后期复习的依据,做笔记更是复习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是我奉劝不要迷信前人的笔记,更不赞同花钱买专业课资料、笔记的原因。
(3)关于吃苦。本人退伍时六块腹肌,经过十个月的复习,只剩一块腹肌了,七八月的时候每晚还坚持三个一百(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各一百),但后来时间太紧,也终止了,之前准备复试时在学校看书,每天下午跑五公里,坚持了一阵,后来也因为不方便而终止,我计划读研时再回复体能训练,不求回到本人的巅峰时期,只求磨砺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我在军中养成的习惯对我复习有很大帮助,我认为没有一股狠劲儿而要达到自己觉得不易的境界是不行的。我奉劝走在去年我曾走过的那条道路上的朋友,吃苦是第一要义,方法和技巧也是吃苦的方法和技巧,倘若复习途中觉得轻巧舒服了,请一定留意是否滑入投机取巧的路子了。当然,无论完成什么在当时看起来多不容易的事,在之后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并且一点激动都无,尤其对于考试来说,毕竟只是个开头,从终极意义上看,都是无意义的,这和人的本质上一点关系都没有。
(4)研友及其他。上文也提到过研友很重要,这并不是我不相信个人的自律,而是有了研友原来需要很强的自律所耗费的力比多就可以转化为复习的燃料。人的眼皮总是容易合上,上午犯困,下午想打盹,晚上又想早点休息,但和朋友对坐,我从来没有被瞌睡虫击败过,我经常看到朋友瞌睡得出神入化了,可是就忍住了没有被周公勾去,我想要是没有研友,恐怕是无法完成的。话又说回来,犯困如果憋着有时候能持续一两个小时,所以憋着一定不是最好的办法,而顺其自然索性睡一觉则更是不可以的,实践证明冷水洗脸的效果也管不了几分钟,我的办法是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在逐渐摸索中确定的,就我个人来说,我每天有三次休息,早休息是7:55—8:05,凡20分钟,这20分钟能保证我整个上午精神饱满,午休息是13:00—14:00,凡30分钟,这30分钟能保证我整个下午精神饱满,晚上休息时间要严格保证六小时。
日前因当兵所患旧疾刚动手术,前天出院后躺在床上等着康复,便想着把经验写了,毕竟已经对几个后来者作过承诺,于是不紧不慢地写起来了,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篇幅,倘若不是养病是一定不会写这么多,就此打住,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