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少数民族骨干考研经验分享

时间:2020-03-15 18:44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人大传播学硕士少数民族骨干考研经验分享!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指国家实施的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人才培养计划,是五部委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计划从2006年起用五年时间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为211以上重点大学,生源为西部省市区。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毕业生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硕士服务期限为5年,博士8年。经费享受中央级高校研究生的拨款政策。简单的说,这个计划要求毕业之后,档案和人事关系必须回到你的生源省份一定年限(四川例外,他们发了个文件让兄弟省份接受少干毕业生,所以最后一道链子就解开了),之后就没人管你了。
先画一波重点:
1、参加这个计划的考生,和普通考生初试考一样的卷子!能不能进复试,你并不是和统招的同学比拼名额,你是和其他报考少干的同学比拼名额,比如这个计划在你们省有3个名额,你分数是6分,另外几个少干同学分数是3,4,5,那么你就能进复试。并不用管非少干考生到底考了7还是8.9.10.
2、少干的国家线还有院校的复试线要比普通考生低,但具体低多少,得去你考试院校官网查看。国家线是要求不低于245分,但是每个学校不一样。
3、有这个计划的学校都是非常好的学校,是211以上的大学,具体哪些学校有这个计划,要看国家发布的有关文件。
4、降分不是白降亲爱的,降分是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你毕业了一定是要回你的生源地省份的,硕士5年起,博士8年。
5.并不是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报考,有生源地要求的。比如户口在北京的少数民族就不可以报考。
接下来是大部分少干考生最关心的,少干到底怎么排名,又是怎么个录取法?关于这个疑问,网上的答案都是模棱两可,在分别向教育局和人大招生院打了无数通电话后,我总结出了以下答案:
Q:请问少干考生是所有专业排名吗?
A:是的,不分专业进行排名,最后按照分数高低择优录取。
Q:考虑到一些高分专业的天然优势,是否会存在过了统招线却不过少干线而落榜的情况?
A:过了统招线的少干考生,如果本省名额不够,目标院校会根据情况争取其他省份闲置的少干名额,通过在省际进行略微的名额挪动,尽量帮助考分优秀的考生不局限于本省的名额。比如今年人大分数线是355,你考了360,按道理来说你已经过了统招等我分数线,但很有可能不过少干分数线,因为是所有报考专业一块排名的,360分在全专业范围看里并不高,这时学院老师就会酌情考虑,帮你向别的省份争取一个他们省没用完的少干名额给你。
Q:通过名单核对我们发现广西省原分配的少干名额只有3个,实际上却录取了5个,这是为什么?
A:原因就是刚才所说的存在名额的省际挪动。多录取的那两位考生考过了统招的分数线,所以我们为他们多争取了两个名额。
Q:能否可以查看到我们省考人大新闻学院的历届少干的录取分数线?
A:这个我们数据较少,可以向教育部了解。(其实教育部也没有统计这方面数据统计,毕竟详细到每个省每个专业的录取数据教育部真没法统计,我当时是自己找到教育部公示的我们省近五年所有报考少干的名单,大概有七八百人,然后与人大新闻学院的相同年份的录取名单对应着看,这样就可以找到本省考人大新闻学院的少干和他们的录取分数,最后综合五年的录取分数预估出今年少干的录取线。)
Q:文件上说少干计划重视理科专业的培养,是不是意味着录取会偏向理科专业的学生?
A:这个要看各省的培养计划,有些省会根据当地的发展需要定向分配名额,包括指定报考专业,甚至是指定报考院校(比如内蒙就没有考人大新闻学院的少干名额)。
Q:进了复试的少干生被刷的可能性大吗?
A:这个不好说,尤其985院校都是宁缺毋滥的,不会因为你是少干就特殊关照。(每个学校不一样,有些学校据我所知进复试的都没刷)
下面说说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是广西人,全称叫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具备这个报考资格的。当时报考这个计划是出自保底的心理,迷之自信地心想着少数民族绝对不比汉族考生要差,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一直是以统招线的高度来要求自己,至于少干,则是以防万一,保命用的,而且广西的发展也不错,回生源地省份这个对我来说没什么压力。
真正决定考研是在专访过学校两位哈佛耶鲁的教授之后,我确定自己学历Low爆了,那个时候正值6月还不算太晚。然后开始各种查文件,等教育部下最新文件,给广西教育厅打电话咨询,给人大招生院打电话咨询,翻遍百度所有关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文章,因为我身边压根没人走过这条路,而且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真的很难找。
在这过程当中,打电话遇到没人接很正常,遇到找错部门被骂也很正常,心态要好,毕竟想办事有时候是要装孙子的。大概到十月底,等生源地少干计划名单公示结束后,你才能拿到登记表来你本科学校所在地的考试院领取验证码,有了这个验证码才能研究生报名。
此外,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各省分配的名额是不均匀的,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比如今年新疆考生考人大少干的名额是45个,而广西,湖南,浙江等大部分省分得的名额仅有2—3个,所以报考前得注意风险。
决定走这个计划之后就是办理一系列手续,要去教育局做资格认定啊什么的,这个手续每个省不一样,关注教育部发的信息就行,然后就是和普通考生一样参加考试。
因为自己并不是传说中的学霸,而且本科阶段为了写新闻没少旷课T_T,比较幸运的是在备考过程中我误打误撞遇到了羊姐,而后又遇到了薯饼师姐,真是仙女降临般的。当时就想着,人家几个月内考能入人大新闻学硕第一,我怎么就不能跟着修仙?更何况我还有半年时间。
找到“引路人”后我信心大增,开始更加努力的备战,每天除了背就是练,经常在通宵自习室过夜,在这之余还不忘找羊姐和薯饼师姐报一下近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确定自己方向没错后再继续埋头苦干。
8月份参加的那场面授,是从广西到北京公里两千五百多公里的一次求学,我印象很深。不过与其说是去听课,不如说是一次感受。一个星期的面授给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课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而是两位学霸师姐给我的一种示范,因为我一直希望能够从优秀的她们身上找到一种共性,然后将这些共性融入进自己的考研过程里。通过感受她们的课堂,观察那些细微的习惯,以及努力起来的样子,我得以把这见闻些打包,满载而归~真的要谢谢两位师姐。
面授回来以后的复习就要火力全开了。赶紧背书,不理解的内容我也先背着,因为根本没有时间等你慢慢去理解消化,只能边背边理解。这个过程确实挺痛苦,不过我在背了四五遍以后,尤其是《范式与流派》,到了十月低终于有点儿茅塞顿开。所以没什么捷径,就是死磕。羊姐当时也说了,背书是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啊!)。
小羊班的课一般是一周一次,我常常是不看直播的,因为录播我可以加快播倍数,也可以拉进度条自己选内容来听,这样45分钟的课我30分钟就能听完,有问题再私下跟师姐们互动。(其实课上讲得很嗨很通俗,基本上也没啥问题)
每听完一次课我都会略微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现在回过头来看效率最高的还是实务部分的复习。可以说,拿下实务,我只用了八次作业的时间,不多不少。就是每次作业我都得要超时完成,比真题要难!但是有用!被虐了八次后我基本上能对出题人的套路有所把握,最主要的是心里有底了,后面的复习心态会好很多。
后面我拿到师姐们整理的人大新闻学院20年真题,心情被摔入谷底。再也没有比这更全的真题了,而我复习了几个月感觉跟没复习一样,答不出来。除了名词解释外,没有一道题是直接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于是我开始把不同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理成专题,这样在面对不同考点的时候我就能确保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但是非常惊喜的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群里分享了《2017人大新闻学院老师论文专题整理》,里面分了有十几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内容都是整合了N多篇论文的最新表述,最关键是这些内容还可以直接搬到考场救急。真是感动得不得了,大家都想到一起了啊~
在最后的几十天里,这本专题我几乎是饭不离手的,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复试的准备也是用的这本)。接下来最后的冲刺大家都知道了,拼时间,拼效率,拼记忆力。临考前,我用睡觉的时间看了一期《最强大脑》,然后直接上考场了。
最后我考了352分,今年人大新闻学硕的分数线是355,但最终也如愿以偿挺进了复试。少干可以说是条后路,但是一定要衡量下自己愿不愿意受这个回生源地的束缚,如果不愿意的话,咬咬牙努力学也就挺过来了。
就是这样啦,比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少数民族骨干考研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805考研经验(教训…)和调剂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