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4月5号才把毕业论文初稿写完,所以6号才开始写经验贴。我知道好几个师弟师妹早就搬好小板凳等着了,不好意思我拖到现在才写呜呜呜。
我的初复试分数在下面,对比非常明显。我的初试勉强算是“经验”吧,复试就权当“教训”听吧。提醒各位师弟师妹,任何经验分享都不可偏听偏信,一定要多看多听,尽快找到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我所说的都是我个人情况,仅供参考。
因为备考初期,群里师兄师姐的经验贴使我受益良多,所以我想好好写这份经验贴,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个人基本情况
报考院校专业:中国人民大学 现当代文学
本科院校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汉语言文学
初试排名第一,总分395(政治74,英语80,专业一115、专业二126)
复试排名第八,总分268
综合排名第六,总分78.03
很多师弟师妹好奇我的本科成绩和英语基础,我也简单说一下吧。
我本科成绩一直就中等,有时候甚至中等偏下。大学本就人才济济,很难再像高中那样。大一大二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搞好成绩,关于成绩什么的就看的比较佛了。也没什么后悔的,我大学生活还是很充实的,有自己的小计划,自认为一点也没有荒废。大二开始对现当代文学感兴趣,之后就一直在沉迷阅读,粗略算了下,看过的书肯定有100+了吧。但大都是凭借兴趣看的,主要是新世纪文学和外国文学,并未针对考研看书。直到大三有要考研的想法,才慢慢补补鲁郭茅巴老曹。当时大三下,王老师问我今后打算,我说我要考人大,他一脸吃惊说“你……很有勇气啊~”他知道我成绩不突出,所以当时肯定对我没信心。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就想考人大,就想读现当代,就一直坚持下来了。一直不太自信,但从没有动摇过。
至于我的英语基础,ummm,大学除了考研,真没怎么学过英语,每学期分数也不高。四六级属于没怎么准备的那种,我也没有刻意大量练习,基本上吃高考的老本。四级549,六级考了三回,都过了,分都低【428/477/466(口语B)】有些私戳我的小可爱,以为我是英语大神,哈哈哈笑死我辽。至于初试英语,大部分是我备考一年的结果。具体英语经验看下面吧。
二、大致精力分配
从科目看:专业二 > 英语 > 专业一 > 政治。 专业二和英语几乎同步开始,占据时间最多。绝大绝大部分都在专业二,持续时间久,且每天的分配也最多。
从日学时看:(从寒假开学之后)
3—6月 : 5—8h
7—8月 : 8—11h
9—12月:11—13h
许多师弟师妹问我具体各科分配多少,我真的说不清。我主要是“任务“和“学时”综合安排的,其中比较倾向于前者。所以我是有个大致规划,具体细节浮动很大。后期,要做的事情太多,才有详细的计划,几天一换;最后一个半月,精确到分钟,一天一换。(推荐APP:X-mind,番茄Todo。过年手机丢了,里面很多to do list找不到了,要不然可以po出来)
从各科分配学时来看:(以暑假为例,仅供参考,只是大概)
7:00 到自习室
7:15—8:30 背单词
8:40—11:50 专业二和专业一
12:00—14:00 午饭、午休
14:00—18:00 专业二和专业一 / 论文 / 政治
18:00—18:45 晚饭
19:00—21:35 背记专业课笔记 / 政治
从阶段学时看
(一)大三上,寒假前:
1.选择了考研。考现当代方向没有纠结过。在人大和武大之间,最后决定人大。
2.当时还有很多课,利用课余时间看了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并认真做了笔记,夏志清的观点太主观,不适合应试用,可以作为补充;
3.一刷钱理群、温儒敏《三十年》,就大致看看,没什么印象。
4.英语看了《红宝书》的必考词,太厚了,看了半本才发现不适合我,舍弃了,对我英语单词没什么作用。
5.慢慢联系本校考研师姐,询问经验;通过一个本校考到人大文学院的吴师姐进入到这个群,再联系人大现当代师兄师姐。
6. B站看大量考研经验分享,这一时期主要是跟着up主买学习工具。装腔作势地买大量笔记本、笔、荧光笔、便签条、计时器、阅读架……
这一时段基本都在走弯路,看过的东西也没印象,有的方向还是错的,所以我并未把它看成备考阶段。
(二)寒假期间:
1.通过人大文学院官网和师姐,收集人大现当代历年分数线,各科要求的分数;
获取已录取的各科具体分数,大概知晓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大概看看真题题型。
买了一份17届师姐的资料。只是买了,还没看。
反复看群里师兄师姐的经验贴,极其重要!!!(杨婧妍师姐和柏玉美师兄的经验贴,我打印下来,一直放在自习室)
一篇一篇地把1995—2018的真题阅读用word整理好,扩大行距,以便逐字逐句翻译;右边留出足够的页边距以便记下生词。(我找了我的网盘,确实找不到了这个文件。电脑也刷机几次了。你们可以去网页找找,总会有的)
5.寒假在家,永远不是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就选择每晚看看视频。
①B站温儒敏《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并把笔记记在了个非常好看的笔记本上。记得比较认真,后期看得极其舒适。
②朱伟《词根词缀》,也记了非常细致的几十页笔记。沉迷手写笔记,不可自拔。
《恋练有词》,把视频知识点,复制到书上。这一时期还没背,为开学后的系统记忆做准备。
③B站经验分享:这一时期主要看怎么学习,怎么背单词,怎么高效率、怎么记读书笔记,怎么戒掉手机……
这一时期也属于零零碎碎地学习,不算正式地看教材、专著,只是在慢慢找学习状态吧,并且在慢慢下决心。
(三)大年初八返校到暑假
1. 打印真题,买需要的教材、专著。不要怕花钱,买书怎么可以省?!怎么可以犹豫?!虽然我也买了很多没有用到哈哈哈。有的可以买二手,重要的还是买全新正版吧(书单详见专业课部分)
2.把历年真题复制到目录上。考试重点清晰可见,出题方向和题型也很明了。这个真的很有用,直到12月也一直放在手边。前期,可以寻找复习重点;后期,可以预测真题,甚至押题;还能练习真题。
(我会把这个真题目录的电子扫描版共享到群文件里,各科都有。真题目录对应的版本如下: 现代: 钱理群版 当代:洪子诚版 古代:袁行霈版 外国:朱维之版 文论:童庆炳版)
开始看教材、然后是专著。一天中绝大部分是专业二,其次是英语,再其次是专业一。
看作家作品。鲁郭茅巴老曹,周作人,沈从文……当代的……保证每个流派得看过一两本作品。。。基本上暑假前结束掉。。。不仅限于看纸质书,很多方式可以了解作品,专业课部分我再详说。
背《恋练有词》,每天早上1—1.5小时。先生啃两遍。不用怕忘,大家都一样。之后自己制作艾宾浩斯记忆表格,在上面打卡,滚雪球式记忆, 这样过一遍又相当于刷几遍。5月下旬,《恋练有词》结束,就放寝室了,没再用过。不过,这只是考研单词的基础。
逐字逐句翻译真题阅读,并在旁边记下生词。暑假前完成翻译了1995—2010年的阅读部分。
视频部分:
①B站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讲堂》(刚才去搜了下,ummm下架了……)
②腾讯:《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这两个我没有记笔记。前者画质不行就挑着看,后者清晰刷了两遍,并粉上了子东老师】
③偶尔看看学界大佬的讲座:比如,钱理群讲的《野草》,并且做了读书笔记
北京人艺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茶馆》《红玫瑰与白玫瑰》B站都有
④关注up主讲解书籍的视频,比如“有书快看”……只要你有心,都能找到。
⑤英语视频?阅读,翻译,完型什么的都没看视频,就自己摸索。还是多练吧。
这一学期是大三下,每周还有五六节课,期末还有10000+的学年论文。此外,我在外面还有一个兼职,周三周四各4h;本来可以辞掉,但对方人很好,不好意思推脱。我就自己规划时间,一直坚持到暑假回家前一天。
除了这些事儿,基本都在泡自习室。
(四)暑假期间7——8月
6.29—7.05回家6天,就滚回学校了,家里实在不是学习的地方。2018总共也就在家这6天吧。整个暑假都跟几个兴致高昂的研友泡在自习室。从20171005厦门旅行回来到现在,没出去浪过。
开始刷英语真题,出了作文全做。虽然之前翻译过很多阅读,但没有做题只是翻译,还是错误率极高。我的方法不一定正确,应该翻译做题同步的。等我意识到,已经暑假了。
英语单词还在继续,背阅读翻译之后的生词。就一遍一遍地过。之后,再加上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的生词,一直持续到后期。
7月中旬,开始政治,详见政治经验部分。 (因为北京地区政英压分,我很怕死在这两门。所以我开始比较早。根据身边的经验。)
暑假把基本教材、专著的重点,复制到买的笔记上,做好归类整理,方便之后背记。
暑假把看过的书整理成读书笔记,那些教材笔记上有的、自信能确定基本内容的书就不用记笔记了。(因为是手写,工作量巨大,其实暑假前就已经慢慢在进行了。因为都是平常一点一点的积累的,也没觉得浪费时间。前一段时间整理完,我才发现自己记了这么多读书笔记。我也不知道为啥,迷之喜欢手写笔记,好歹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8月教材,专著已经接近尾声,慢慢开始背记专业课笔记了。基本上是19:00——21:30(自习室21:50关门)
8月从网盘打印出来人大老师的caj.论文,淘宝可以,小贵。此外,也在ipad上看最新的。但电子版给我一种不安全感,基本不会回过头看,所以,沉迷纸质版(具体论文阅读方法,见专业课部分)。看论文几乎持续到上考场前。进度太太太慢了。。。。。。
这一阶段属于过渡阶段,慢慢从“看书模式”调整到“背记模式”。
(五)9—12月冲刺阶段
英语阅读维持暑假的方式,之前保留的2013—2018慢慢模拟练习
英语单词维持暑假的方式,在二刷、三刷真题的过程中,检测生词记忆程度,做题的过程也是复习单词的过程
英语作文:10月中旬开始看刘晓燕的视频,不怎么好。但是了解了作文的基本的套路和考察方式。(具体的英语作文方式,详见英语部分)
政治依旧按部就班,变化不大。
基本上,教材、专著的阅读结束了,还有个别的还在进行中,不过占据的时间不多了。
大量时间用于背记专业课。暑假只是晚上出去背书,现在慢慢增加时间。
这一时期,政治、英语按部就班,主要精力在背记专业课上;大头还是专业二,小头专业一。
三、政治经验
(政治这门考试,不能单看你刷了多少题,还有平常的积累。有的同学平常就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时事,对类似的事情就比较敏感,做政治题可能正确率就很高。所以,如果身边出现复习一个月比复习六个月的分数还高,不用讶异。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我不是。我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没那么大胸怀每天关注国家大事。我的政治属于典型的按部就班。)
用过的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后期各个老师出的押题卷,能买到的都做,只刷选择题。
看过的视频:徐涛提高班课程
冲刺时期的时政课(大B站都有)
时间轴
7月中旬:开始着手,刚开始完全生啃《精讲精练》,连带做《1000题》对应的章节,效率极其低下。(建议不要学我,教训看下面)
2018.10.01 21:04:《精讲精练》和《1000题》一刷结束。(因为是历史性一刻,所以发了个朋友圈,仅自己可见)
押题卷出来前:《1000题》二刷完成。错误率依旧不忍直视。
冲刺押题阶段:《肖四》和《徐涛八套卷》出来较早,之后是腿姐,任燕翔……反正能买到的都把选择题做了。。。
背主观题
(押题阶段每个老师的出题风格不一样,考察知识点也不一样,不要怕错误率高,权当查缺补漏。肖四肖八选择题与真题的感觉最接近,且正确率最高。)
英语经验
真题感受:
先来说说我对2019英语真题的感觉吧。从2016年之后,英语难度还算比较稳定,很幸运2019也没太大变化。考完专业课的当晚,我对了网上机构给的答案,除了翻译和作文,就阅读错了3个,扣了6分。个人感觉,完形填空比往年要简单的多;新题型也属于正常,没有刻意为难;翻译也很正常,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句故意为难,很正常;作文也很正常。
用过的资料:《恋练有词》《张剑黄皮书》、《王江涛作文》、淘宝真题狂练(用于二刷三刷,15—20块),研友给的模板,临考翻看研友的《王江涛作文押题小册子》(12月才有卖)
基本原则:多背单词,多刷题,反复回看,作文也多练
完成状态:1995—2008 一or二刷
2009—2016 三刷
2017—2018 二刷
阅读:
很多人问我的错误率,不要太担心,开始大家都一样惨。下面是我的情况:
暑假前,错8—10个,也有少数11,12个;
暑假全面一刷,还是8—10左右;
暑假结束前后,6—8个;
9月之后,5—6个;
三刷和最后半个月的模拟都稳定在3—4个
真正上考场错了3个,属于正常发挥。
建议:我很多一刷没错的,二刷三刷反而错了;甚至一个阅读,三次错的都不一样(微笑)。这个时候心情肯定很乱,不过没关系,都很正常,找到漏洞是好事。
什么KK三步法之类的理论,不用听他们的课,大家心里都知道。所需要做的就是多练、多练、多练。
完型、新题型、翻译:
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多练,多找感觉。
什么放弃一种题型,想都不要想!北京本来就压分,人大本就分数高,我们没有资格这么想。
作文:
我作文没有背过,全靠大量练习,修改,再练习,再修改,慢慢稳定下来。基本的句子最后都烂熟于心了,不需要背。考前一晚,随便找了个大小作文又练习了一下,怕自己会忘。其实很顺利就写出来了,然后才安心睡觉。从11月开始慢慢用模板练习各种真题,先大作文,再小作文。跟一个研友一起互改了几篇,纠正用语、词汇、语法之类的,慢慢稳定下来。最后稳定在三个。我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也记不住,所以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模板来源:刘晓燕视频课(只是最基础的,太简单了,局限性太大)
研友给的网络模板(对前面缺点有所补充)
《王江涛高分写作》(我就大致选择性地看了几十篇,我不喜欢,也记不住,就用到几句里面的话)
然后就慢慢修改
句子,单词来源:主要是真题阅读,张剑英语作文答案有的写得非常好,可以借鉴。
关于专业课,除了该看的书,我主要用的买手写笔记,然后在上面大量补充我看的知识点。专业一就整理整理历年真题的答案,补充到笔记上。专业二就比较详细了,暑假之后几乎就扔掉教材专著了,几乎我认为的重点都被我迁移到笔记的相关章节了。直接拿出去背就行。后期又补充了很多论文、视频课笔记。基本的教材内容,太多了,自己记太费时间了。我觉得这种方法挺适合我的,见仁见智吧。
关于看书顺序:教材→专著→辅导题集/论文→练真题
专业一经验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扑都在专业二,专业一确实付出时间不够,所以115也很正常。实在没那么多时间准备专业一,而且文学理论我实在记不住哇(想哭),文论大题就放弃了。
按照往年的情况,我本来预想专业一的名词解释,会有好几个完全不会。但实际上都写出来了,坐我前面考人大古代的同班同学也是。我们也算很幸运。如果师弟师妹专业一想拿高分,我的经验就随便听听吧,有空问问其他高分师兄师姐吧~
所用教材:
古代: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的也买了,没怎么用,就考前看看明清小说部分。
外国:朱维之《外国文学史简编(欧美部分)》
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
所用辅导书:
《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还算不错)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崇文书局【强烈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崇文书局(如果考现当代,这只是基本的,不能拔高)
文论也买了,没用上。
基本上,我这三门就是过一两遍教材,补充笔记,就开始背了。中间密切结合真题,做补充,研究出题重点。没有什么特别的。专业一考察知识点比较基础,大题不会太偏(只是相对)我主要是保证把基础知识巩固,后期只是练了几道真题。我实在是没精力在这个上面投入太多呜呜呜,不拉分,我就谢天谢地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外国文学史的,之前看的书也比较多,并且出题比较稳定。专业一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八选四,外国和现当代得能做3—4题,古代1—2题。最后也差不多,现当代都选了,一道古代一道外国。个人觉得,外国文学史如果想要节省时间,可以过两遍朱维之《简编》,结合崇文书局的辅导题集,就足够了。当然,该看的作品,还是要了解的。
专业二经验
所用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编)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所用专著: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温儒敏《三十年学习指导》 程光炜《文学史的多重面孔》
杨庆祥《分裂的想象》 程光炜《文化的转轨》(只看到了鲁迅)
其他材料:
朱德发《现当代500题解》(只看了现代,对后期做题技巧帮助很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崇文书局
人大老师的论文
学界经典论文(看的很少)
关于作品阅读:
主要还是本科积累。
王泽龙《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实在没时间了,我只看了现代。后面附有相关论文,挺不错的。)
直接百度百科相关作品的简介(效果不好)
喜马拉雅FM听书;听课;听书解(推荐“上官文露读书会”,“十点读书”,我还买了音频课,如“许子东重读鲁迅”……)
看电影,电视剧、话剧
B站读书视频(推荐up主:“有书快看”“文曰小强”……)
提醒:3、4、5、6只能作为饭后甜品,正餐还是原著。没有看过原著,会很影响对文学史、流派、作家的理解,后果很严重。
检测标准:①最基本的,鲁郭茅巴老曹的经典作品,必须都看。②提到每个时期,每个主要流派,得知晓相关作家,看过作品。如果问到,得有话说。③人大真题出现过的作家,必须找作品去了解。
具体书单,我就不写了,太多太杂了。柏玉美师兄有书单,可以参考。所有的原著阅读我是在暑假前结束的。之后也有阅读,但都比较少了,主要集中在诗歌,短篇小说之类的。
关于论文:
虽然打印了所有的,但我主要看了程光炜、杨庆祥、张洁宇,孙郁几位老师的。文学方面的论文与时间无关,就去看就行了。还要不断找老师的最新论文。 刚开始进度会非常慢,并且看了就忘。做好重点标记,之后还要二刷三刷,会快很多。看的多了,就会发现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论文。看的过程中,注意记录重要观点,引用的话语。论文是对教材的很好补充,很多观点与文学史观点相左,但非常有价值,我们需要记录。
关于真题和模拟作答:
真题必须必须高度重视,我自己整理的真题目录是一直放在身边的,直到12月。我是离考研还有40天开始练真题的,2016—2018的真题都做了一遍(主要是现当代的)。不是写下来思路就行,我是按照考试的感觉写的,不计时,不看笔记。
刚开始简直绝望到想哭,感觉自己看了这么久的书和论文白看了。一道题光构思就得40min,总体下来2—3h。有的题还练了两遍,整整写了一沓子A4纸,都是血泪。
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办,绝望……然后写完让本科老师帮我看看,还问了师兄。他们那段时间对我帮助挺大的。尤其是一位老师,离考试还有20多天,还给我聊了一下午,给我分析了16—18的现当代大题,还帮我建议答题思路,真的很感谢他们。
反正就一直坚持吧。后来练多了,时间就缩到1.5h左右。碰到一个题,知道了一些套路,至少算有思路吧。最后考场上,专业二大题确实都写出来了。但是今年专业二确实变化挺大,拿到试卷,我都反复确认三回,不敢相信“这是现当代?”。
总而言之,还是要基础打牢,多看书,多方位涉猎,多练习。现当代确实很灵活。
关于知识框架:
这是我的bug。
我现当代没有做知识框架,主要是看了那么多教材积累的。不过,我还是建议做个框架比较好。我这样确实过了太久,才能在脑海里建立基本框架。
复试教训
人大复试每年都挺早的,一定要早做准备。今年进复试12个,录取10个,比往年要多。
我们是8号下午交材料
9号上午8:30—11:30笔试,专业课2h,英语1h,中间不休息
下午1:00开始面试。一进去就中文自我介绍,抽题(《茶馆》的文学史意义),回答;英语抽题(一段话,比较专业的那种),念一遍,英译汉。没有随机提问环节就出来了。别人我不太清楚,应该有细微差别吧。
拟录取结果出来之后,那两天真的很难过,对自己很失望。不过想想,也是应该。我确实准备不足,对复试有点懈怠了。
初试之后,英语就没怎么碰过了,导致英语笔试状态非常不好。关于英语口试,我也准备不足。因为得知上一届面试不太注重口语,再加上之前有点口语基础,就没怎么在口语下功夫。我本来想着如果英语日常对话,我还是能应付的。没想到是念一段专业英文,好几个单词不认识,面试的老师很仔细地我单词意思,有的确实答不上来。汉译英过程中,也非常卡顿,那几个长难句我确实不能一下子分解出意思,当时就感觉到孙老师的失望。
还有一点准备不足,是我的面试状态。我个人属于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很多心里想说的,一到说出口就打折扣了,就是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与朋友一起,我比较乐于倾听,也是不太善于表达,虽然看起来挺外向的。但是性格开朗和表达自己又是两码事儿。本来抽到的题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答得很好。尤其是面对导师,本来就紧张,更组织不好语言了。整个过程中,张老师都在不断引导我说出来,就是断断续续,零零散散的,问一句说一句的那种,其中还有两个文学史实记得不对,后来又被引导者纠正。很感谢最后王老师帮我总结了我零零碎碎地发言。当时我应该是文学院第一个出来的,就因为自己表现不好,当时心里就很压抑。
其实,这都是可以短期克服的,都怪我没用心准备。我完全可以早早地找同学模拟面试过程,锻炼临场反应。但是我没有,我自己私下也没有自己练,真的很后悔。各位师弟师妹,一定要吸取教训!
我早就清楚,这些本来就是我的缺点和弱势,只是这次通过分数这么明显地显示出来而已。但确实是我复试准备不足,才造成这样的后果。不过,这也是好事,让我更加认识自己。成为RUCer之后,我会刻意多多锻炼自己的言谈能力和英语能力,这本就是我之后的to do list。
如果准备不足的我还能拿高分,那就不是我心心念念的人大了~
写在最后
* 备考一年来,我一直怀疑自己。18届只进了三个,并且没有一个应届生,我真的很怕自己没有能力跟本科比我好的同学比,跟二战的同学比,这个现实纠缠了我一年。但,这些更是我提高自己的动力,如此我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 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买个阅读架,靠枕,多锻炼锻炼,去按按摩(我好不容易在家调理好的身体,因为写毕业论文又腰疼背疼了呜呜呜)
* 支撑我一年的话是: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能对自己说“我真的尽力了,我没有遗憾”。
* 很多师弟师妹私戳我笔记资料,这里是我的联系方式:扣扣329,6635,025
* 最后,感谢一路上帮过我的师兄师姐,还有一起泡一年自习室的几位同学。希望各位师弟师妹2019年能够做到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勇敢地坚持下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大值得~
2019,每天都要加油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