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年研考报名时间都在暑假结束后的九、十月。但考生若在暑期先完成这一步,后期的备考可以事半功倍。一个专业、一所学校,如何让研考志愿“落地有声”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弛等专家。
研考大数据,“搜easy读busy”
研考过来人都知道,在这个用数据说话的年代,不紧跟信息发布的节奏,就OUT了。招生简章是高校最权威的发声,考试大纲是出题人最严谨的思路呈现。如何精准解读这些信息,是研考致胜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年的5月至10月,各院校会陆续发布第二年的研考招生简章,8月、9月尤其集中。《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一般在9月上中旬发布,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课及部分统考专业课的考试大纲也会随之公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弛提醒考生,暑假期间就要开始陆续搜集研招信息。其中,《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是关于招生的纲领性文件,考生可以通过它获知研考的大方向,但重点还是要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
大多数院校招生简章会在学校官网发布。互联网时代,考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招生信息——上网查询、微信关注、研友圈分享等,但是搜起来“easy”,解读时就要“busy”起来,多下功夫。
张弛介绍,考生看招生简章要认准年份。很多考生误将前一年的招生简章当做今年的来看,导致信息获取错误。如有些学校某专业明确规定不再招统考生,全部在推免生中选取新一届研究生;也有些学校某专业规定不再招专业硕士;有些学校有新增专业;有些学校的统考题变为自命题;有些学校在专业课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变更考试内容等。对于这些变化,考生都要提前了解清楚,盲目按照上一届学长的经验或者往年简章复习都是不可取的。解读院校信息,要无“微”不至。
专业和学校,有博弈但不冲突
从2009年开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分为两种——学术型和专业型。同样,考生在择校时也要结合所报考专业的特性。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提醒考生,如果报考的是航空航天类、化工类、建工类等特色鲜明的专业,可以把专业放在第一位,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如果考生选择时下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如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可以选择社会认知度较高的综合型大学。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有总的前瞻意识,如报考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未来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首先要考虑具有互联网土壤肥沃的一线城市。同样,如果报考翻译硕士,在比较开放的城市才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很多考生纠结专业的冷热门,甘源认为,大可不必在这点上徘徊太久。为了规避竞争而选择冷门专业,或者为了以后更好地就业而选择热门专业,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专业的冷热和研考的难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有些冷门专业虽然报考人数少,但录取人数也少、导师要求高,门槛并没有因“冷”而降低。考生想判断研考成功率,专业冷热并非唯一维度。如果考生选择热门专业,又以考上为目的,可以降低对学校的要求。如果考生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就要勇于直面热门专业、热门学校的风险。根据新东方在线学员的报名统计,2016年研考专业课辅导最热门的有西医综合、工商管理、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教育学、心理学、金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学等。
确定目标后,可尝试互联网思维
暑期确定报考志愿,接下来的备考就有了目标性引导。无论是从假期自律还是从复习精准上来说,对考生都大有裨益。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2016年研考生可以对“互联网+教育”这个新事物“先体验为快”。但即使在线学习拥有便捷、高效、个性化强的特点,考生的自制力及对学习进度的把控能力仍饱受质疑。甘源认为,无论是面授辅导、在线学习还是在家自学,自制力都是前提。不同的辅导方式只是效率和结果上的差异,没有自制力,即使是在老师眼皮底下“一对一”学习,也不可能有效果。所谓的“互联网+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学习内容搬到互联网上,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互动”这个新鲜特点。考生选择的高效网络课堂,是要将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同步练习和课后测验融为一体,节省时间,将精力花到刀刃上。
甘源提醒,近几年本科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2016年研考不会出现滑坡式下降。同时,在出国热、创业门槛降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考生要理性规划研考,不要“随大溜”,也不要因为之前多项选择时的迷茫而担心落后在起跑线上,暑期开始准备为时不晚。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学位办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在职联考并入全日制统考,今年10月落榜的在职考生,很可能会再次参加1月份考试,对全日制考生带来怎样的冲击还未可知,考生要提前做好准备。(记者: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