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生自述:英语专业的我曾倒在了英语上

时间:2017-07-16 17:24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许多考生在考场上失利,并不是因为个人实力,而是对某一科掉以轻心。我们往往把这类考生称作“偏科生”。今年跨考教育收到一位“偏科生”孟同学的二战感言,一战时卡在自己擅长的英语上,重新鼓起勇气,终于在二战中收获了丰硕成果。以下是孟同学的原文:

  两年前的9月,我买齐了报考清华国际新闻专业所需要的书籍。它们在我的桌子上,堆起高高的一摞。我既感受到了压在肩上沉甸甸的重任,内心也由衷地觉得踏实。我是“三跨”考生(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加之我9月才决定报考清华,压力可想而知。我不时畅想将来某一天在清华园求学的情景,想着想着,便有更多不再怠惰的理由与前进的动力。

  我坚守在图书馆属于我的那片小阵地上。生活开始变得万分简单:少了玩乐,没了应酬,每天都在三点一线间穿梭着,忙碌而又踏实。

  由于我是跨专业,之前并没有传播学知识的基础,所以第一次读几本厚厚的传播学经典著作还真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其中一些拗口的翻译常常使我苦不堪言,晦涩的语言给我的理解披上了朦胧的外衣。当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拙劣的翻译对于原作不是增辉而是减色,同时害惨了像我这样初次接触该知识领域的门外汉。好在这样的书只有一两本,痛苦一段时间也就过去了。

  当时,我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复习上,政治只花了一小部分时间。仗着自己是英语专业出身,我对英语的复习则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而正是这样的安排为我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随着考研的结束,忙碌的学习生活在12月份戛然而止,我终于过上了一段闲适的日子,但因为心头一直惦记着成绩,纵使闲适,我依旧掩饰着内心的焦急,尽量让自己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这一天,当我正准备挑选窗明几净的一隅,摊开书本看闲适的文字时,清华的一位师兄打来电话:“清华复试线出了,总分369分,英语60分,你376分应该没问题的。但是复试名单上我没看到你的名字,你快去看看吧,打电话给招生办老师,看是不搞错了。”

  打开电脑,点开早已看了多遍的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页面,红色公告显得分外刺眼,点开一看,悬着的心开始一点点地下沉,“国际新闻总分不低于360分,英语不低于70分,政治不低于……”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甘心地又读了一遍,好似落水者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直到那几个数字在我眼前一点点变大,甚至挤满了整个脑海。周围的世界,像退潮般隐去,我听不见外面人声的嘈杂,感受不到傍晚迫近屋内迅速变暗的光线,我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只觉得心不停地下沉、下沉,好像跌进了深渊,没有尽头……

  良久,我起身离开并不能带给我奇迹的电脑屏幕。站在窗前,远处的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此时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模糊。我不知道这一切都和我有什么关系。就这样趴着、看着。好一会儿,想起师兄还等我回复,进屋拿起手机,却又不知该讲些什么。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师兄,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国新英语要70分,我只有60多分……”“你别想太多,我现在上课,你晚点儿打给我吧…… ”

  挂掉电话,心却变得更加空荡,心底顿生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世界之大,却似乎没有我的容身之所。酸楚、不甘、悔恨一起浮上心头。我似乎忘了一切怎样开始,又该如何结束,唯有那个我不愿面对的结果,像静默的荒原里声嘶力竭的呐喊,响彻了整个心扉,一声声,一遍遍,来来回回,逃不了,更忘不掉。

  不知何故,我突然想到我之前说过的许多话,想到当时还说如果能去北京读书,就要让辛勤工作一辈子却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陪我一起去,想到去北京找好友一起玩……鼻子一酸,泪水就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哭不是脆弱,不哭也未必坚强,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我相信,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能考上。

  去年9月,我开启了第二次考研的征程。我暗暗告诫自己:就一年,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给梦想一个出路。我不想因为不抓住这次机会而留给未来的自己太多的遗憾。

  有了第一年的复习经验,第二年的考研准备对我来说就轻松多了。我充分总结了第一次考研失利的教训,同时制定了更为周全、详尽的复习计划。日子又开始变得简单而有盼头。我再次回到了为了考研而起早贪黑看书时的状态。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充实且富有意义。常言道,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为了达成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暂时清苦、寂寞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是带着最初的那份坚持和永不褪色的激情,年初,我再一次坐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

  这一次,我总分考了387分,英语也考了80多分。失败,泪水;成功,欢笑。如果问我哪个更深入骨髓?我能回答的是,它们共同谱出了我的奋斗乐章。如果没有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我第二次考研不会一帆风顺,快乐更不会来得让我如此喜极而泣。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二战生自述:英语专业的我曾倒在了英语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东北财大金融学专业第1名吐血分享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