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阶段
在正式复习之前,至少要清楚列出自己需要复习几本书或是几个部分、各部分或书在考试中的比重、各部分或书的内部在考试中的比重大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重难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稳扎稳打。
例如,《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独峰考研推荐必读)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框架阶段
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能记住的知识点很少,所以要摆正姿态、戒骄戒躁、不要强求,但至少要做到记忆整本书的框架和每一章框架。
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喜欢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看完一节动手画出这一节的线索,一章结束后用一张大白纸列出整章的框架,注意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而非长篇大论,用记号笔标出重点(所以准备阶段要做好)。自我感觉这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实在觉得困难或是费时的小伙伴也可以直接参考目录和章节标题,但也要动手写出框架,每天看书前记忆,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重复记忆阶段
在熟练记忆所有框架的基础上,对框架进行“润色丰富”。
整个考研的过程,我把它理解为选择、重复、方法和心态四个部分。而对于教育学的学习,重复记忆则显得更为重要。之前我们列框架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第一遍的理解记忆,重点在于分清重难点,从而在正式考试地过程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二遍至第三遍的记忆则是从重点入手,结合框架从之前标记的重点内容开始详细理解记忆,那些暂时的“非重点”先放在一边。从第四遍开始重点内容要结合次重点一起记忆,从第五遍至第n遍的记忆,我只记忆大点,详细内容不在背诵,但一定要有话可说(就是要做到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背诵都要强化框架的记忆,心态要摆正,提醒自己不要在意别人记忆了多少遍,只要能记住就行。
4.输出阶段
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真正的考试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所以最后的模拟非常重要。我主要分为考点巩固和全真模拟两个部分。
5.预测阶段
虽然我们强调要全面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但是到了冲刺阶段,特别是考前3~4天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背诵那么多,所以我的做法是:在之前背诵和做题过程中,把我感觉会考的知识点,以及常考的高频知识点罗列出来,考前背诵一遍,考试前一天晚上再背一遍,考前一周主要是过一遍之前标记的重点。
综上所述,专业课复习要有耐心,千万不要在意别人复习了多少遍,要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不断提醒自己越到最后越要稳住,坚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