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厦大考研经验
情况说明一下:本人是2018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自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志愿报考厦门大学广告学学硕,初试379分,顺利进入复试但是被刷,随后调剂成功广州的一所985的学硕。
你们可能会觉得既然我没有考上厦大,就没什么发言权,但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分享个人的考研初试经验。过了初试线,就有初试的成功经验可言,也有不足的教训可学。大家以此作为参考,有利无害。
废话到此为止,以下是正文。主要分为 “复习理论”、“复习方法论”、“前人经验索引”、“个人感想”四部分。全文皆为个人经验,请各位自行取舍。
一、复习理论:
我的复习理论也可以称作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心得体会”、“心理暗示”、“口诀”,是我在起床、睡觉,去学习的路上都会反复思考的东西,它既然是理论,便不同于方法,也不同于理想追求那类感性的精神力量。没有一种理论和思想去指引,再怎么努力和刻苦都是可能走歪路、走错路的。总而言之三个关键词:时间、数量、质量。
(一)、时间(计划)
“唯有时光”、“唯有时光”是我在考研期间对自己最常念叨的心理暗示之一,旨在告诫自己时间有限、必须合理规划时间、时间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你必须要对自己的考研时间进行全面的掌握。
1、学习时间:
① 、首先,今年的考研日期是几月几日心里要有数,从现在开始有几个月的备考时间。我是从4月开始准备厦大的,12月23日考试,大约9个月时间;
②、 其次,考研要分几个阶段,比如暑假前的复习算一个阶段、暑假算一个阶段、12月前算一个阶段、最后一个月算一个阶段;
③ 、再次,这个阶段里的每周的时间规划;
④、 最后,每天的时间规划。
(具体每个阶段的每个任务我会在“复习方法论”中提及,每周的任务和每日任务太细了需要你们自己拿捏)
2、休息时间:
休息是漫长考研中的调味品、奢侈品,同时也是必须品,我的休息安排具体是这样的:
①、暑假前:每周学习6天,休息1天。学习的天数里,每天保证至少8个小时的学习,中午一定有午休(我是在校生,大三下期还有很多课……所以一天的考研学习时间有限)
②、暑假:每周学习6天,休息1天。学习的天数里,每天保证10小时的学习,中午午休(包括吃饭)2小时。
③、9、10、11月:每周学习6.5天,休息半天(12小时)。学习的天数里,每天保证11小时的学习,中午午休(包括吃饭)2小时。
④、12月:每周休息8小时(周日的16点到晚上24点)。其余学习的天数里没有刻意延长绝对时长,依然是每天11个小时的学习,中午午休2小时。
备注:我几乎每天都会看一集《老友记》,一般是在晚饭后。我一点也不愧疚,相反,如果对白天的学习自己很满意,看一集剧甚至会让我觉得这一天的学习更加充实(不过要有自制力,最多一集,最多20分钟的短剧)而且这些剧中的人物就像考研小伙伴一样,陪伴你考研的整个过程,也算是很奇妙的感觉。如此一来,我上午会对中午的午休充满期待,下午会对《老友记》期待,晚上会期待睡觉。可能期待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可能期待这个月要去听演唱会。有盼头就会有效率。
(二)、数量
时间安排有了,就拿学习的内容、数量来填满吧。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任务数量一定要和自己的学习阶段、学习时间、紧张程度相匹配。
比如,4月到暑假前这个阶段的专业课,我主要是在整理自己的笔记,一句也没背,就只是在整理,整理到几乎不需要再做修改的程度。然后暑假开始反复背诵这些整理好的笔记,之后会加上一些真题演练,最后打通回顾。
更具体的每个阶段的每个任务我会在复习方法论中提及。
一般情况下,只要复习时间每分每秒都用好,一定能完成自己的学习数量,甚至好些时候会提前完成,这时候如果不想看书了,不用逼着自己继续看书,因为明日的计划是明日的,今天剩下的时间就奖励自己吧。
(三)、质量
有些同学看到这里,就会觉得鸡肋了:时间和数量都安排好了,还需要其他吗?答案是:需要!
可以这么说,没有质量把关,花费再多的时间,完成再多的任务量都是白费。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区别大家应该懂吧?
那么,在设置完时间和数量的安排后,还要怎么安排质量呢?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在每次安排学习计划的时候,请遵循这样一个公式——时间范围+数量多少+效果测量。比如:这周(时间)+要完成《新闻学概论》第五、六章的背诵(数量)+不必一字一句的默写但是要可以用关键词口头串联起来(质量)。 如此一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好这周的每一天里需要背的数量,然后用自己制定的标准来检测质量。
这是一套完整的规划、练习、自检机制,一步也不能少。以我亲身经历来看,最后的质量检测是最难的,它相当于把自己看过、背过的东西又重新背了第2、3遍。但是,我相信一种守恒定律,越是困难,收益(效果)才越是好。
二、复习方法论:
从整体上我的复习大概分为这几个阶段:
(一)、4月——暑假前(英语和专业课)
1、英语(每天4个小时):
(1)、单词
①、朱伟恋练有词网课,边听边背,每天至少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ABCD四个部分,BD是练习题,比较鸡肋,所以听AC即可。A部分主要讲单词,C部分主要讲单词在句子里的应用。这个网课我前后听了3遍,2015版的一遍,2016版的两遍
掌握朱伟所教的记忆单词的技巧就是最后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质量),什么技巧只能你们用实践去掌握,听我讲是学不会的。
②、何凯文考研英语。这是一个公众号,这个老师会推送“每日一句”,里面有句式的解析、生词的注释、还有他自己的录音讲解。
掌握这个老师解析句子的技巧是理想的效果(质量),自己去实践吧。每天大概5分钟左右,我每晚睡前会看看,但是没有刻意去背,还是理解为主,技巧为上。
(2)、阅读
都说“阅读为王”,也难怪,100分里50分都是阅读理解。所以我最开始练题,就是针对阅读,其他题型都没做。
①、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开始练真题,买了一套新东方的阅读题,绿色封皮的,它有基础、强化、冲刺三种,难度依次递增,各取所需吧。非常重要的一点:每次对答案的时候,先蒙住解析不要看,只看对错。然后看看自己错误的选项和正确选项的差异再哪里,如果你认同了正确的选项,那么ok,如果你觉得不认同,那么你必须纠正自己的观点,强迫自己认同出题人的观点。这很重要,因为你不是出题者,你没有发言权,你的观点不重要。
②、做阅读题是有套路的,这个更加重要。我每周会选择一天,在英语时间不做题,只听网课总结套路。我的套路是跟着何凯文的阅读网课学的。
2、专业课(每天4个小时):
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主要有9本:《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现代电视新闻学》、《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报纸编辑学教程》(此排序依我个人经验,重要性由高到低,仅供参考)。其实厦大新传几年前已经取消了参考书目,考试内容会更加灵活,但不至于超出9本的领域范围,所以这9本书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本专业的同学:直接开始整理笔记。
我的笔记一开始不是自己整理的,是从前人那边获得。笔记的格式按照每一本书的每一章都整理好了,每一章又按照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格式分类。我依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参考每一年的真题重新整理了一遍:
①、自己觉得重要的补充,觉得不重要的删除(重要与否,越往后复习越有心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边整理遍删改,不急)
②、对字号、字体、序号等阅读习惯的修改
(2)、跨考的同学:先过一遍专业书再整理笔记。
①、2、3周时间,略读9本书即可,因为主要不是为了弄懂,仅仅是为了整理笔记时有印象,能迅速翻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③、自己觉得重要的补充,觉得不重要的删除(重要与否,越往后复习越有心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边整理遍删改,不急)
④、对字号、字体、序号的修改
备注:
①、公关、报编和现代电视新闻学考的内容不多,这阶段我没有整理。后来买了二手的“厦大一把刀”,前6本书背自己的笔记,后3本书背“一把刀”。
②、政治复习在暑假前我都没有管。不慌。
(二)、暑假(英语、专业课和政治)
1、英语(每天4个小时)
(1)、单词:
恋练有词、每日一句依旧,同上一阶段。另外每天积累真题上不认识的单词到笔记本上,滚动式复习。
(2)、真题:
暑假开始抛开新东方,做真题了。我的数量安排是每天1、2篇阅读、1周1篇完形和翻译。作文这个时候不用管,最后2个月(甚至一个月……)开始完全来得及。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下做题的套路的重要性,完形、阅读、翻译、作文每一个题型都有自己的套路可循。这些套路我没办法直接提供给你们,一是我的英语并不优秀(英语一只有70分),二是这些套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是我个人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想想我说的守恒定律,如果不是你们亲身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来的做题技巧,而是靠一两句指点就能轻松掌握的,那又能取得多好的成绩呢?
不过,这里关于以上四种题型的套路,可以简单地提两句:
①、完形:相信第一感觉
②、阅读:参见阅读网课
③、翻译:参见每日一句的分析方法
④、作文:背诵模版即可
备注:真题我一共做过2遍以上3遍不到(留了近3年的没做,留着最后一个月模拟),买过两种①、《考研真相》②、《张剑黄皮书》。这么说吧,两本真题书各有优劣,区分来区分去没意思。我两本都做过,感觉都很好。
我的建议是:不管你做几遍,不管选哪一家出版的真题,买一种即可。因为我第一遍做《考研真相》,第二遍做《黄皮书》,发现自己有些不适应——两家的解析都很好,但是各自排版不一样,讲解重点不一样,第二遍做的时候看解析就看得有些不习惯,影响理解。
2、专业课(每天4-5小时):
(1)、开始背诵整理好的笔记,我在暑假只背诵了三本书:《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中新史》。我觉得自己太慢了,大家可以引以为戒。正常的水平我估计在9月前,至少背完以上三本+《广告学概论》。
(2)、背诵有技巧:思维导图和滚动式。
①、绝对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关键词,以名词解释为例,是这样的:名词解释一般由几句话组成,我就会把每一句提炼出一个关键词来背诵。这样我背诵一个关键词,就相当于背了一句话,依照关键词把这句话说个大概、言之合理即可。非常高效。(简答和论述稍有不同,不是分句提炼关键词,而是分段提取关键词。)
用这样的方法,我将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对应着每一个题型(名解、简答、论述),按照章节、书目整理了9张思维导图出来,分别对应9本书。如此一来,到后期背诵熟练的时候,我基本上抛开的笔记,拿着9张纸以及上面的关键词就可以进行系统地回顾了,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才偶尔翻一翻笔记。
②、滚动式背诵。绝对不是一本背完才背另一本,这样背诵的上一本早就忘光了。一句话,滚动式。你可以在自己每天背诵的页数上面写上日期,这样过几天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重新温习一下了。
3、政治(每天1-2小时):
我考研期间跟过两位老师,一个是肖秀荣,一个是新东方的腿姐。两个老师都有开网课,而且都有全程班(考研政治不需要你的创新,跟着老师就够了)。
(1)、肖秀荣
每年的考研政治都会有大纲出版,叫做“红宝书”,我买了但是没怎么看。肖秀荣自己会出《大纲解析》,我没买。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我认真做过,1遍以上2遍以下。《肖8》《肖4》我买了,但都只做过选择题,大题我就看看练练思路。
综上,肖秀荣的部分我只推荐《1000题》。其它随意。
(2)、腿姐
其实我考研政治主要跟的是这位老师。需要提前说的一句是,肖秀荣在考研政治界的地位依然是最高的,我之所以没有跟着他复习只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以及政治我最先接触腿姐,之后精力有限不可能两个老师都跟,所以干脆就一直跟着腿姐了。我的建议是,你选择了一个考研政治老师,就跟到底,没什么好贪多的,浪费的是你自己的时间。我个人听腿姐的课比较多,推荐原因如下:
①、腿姐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普通话比较标准,听得惯
②、不要觉得全程跟了她的网课,就完全闭塞而不知道其他老师的东西。相反,腿姐经常在网课推荐肖秀荣的书,表达她对肖大大的尊敬之情哈哈哈,比如她没有自己出版的练习题,就会给你推荐肖秀荣1000题;关于19大的解读,她也会借鉴、评价肖秀荣的解析等等。
③、如果说《肖4》是直接给你提供背诵范本的话,那么腿姐的不一样就在于提供解题方法。一个是提供鱼,一个是提供渔。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肖秀荣的就比较省时间,给那些12月份才开始准备政治的人一根救命稻草。倘若你不是时间紧迫临时抱佛脚,花点时间掌握解题方法其实也很好。
综上,考研政治没什么创新、个性可言,放心交给老师是最高效的选择。不管你选哪个老师,跟到底就对了。
(三)、9月、10月、11月
1、英语(每天2-3小时):
这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慢慢进入循环的状态了。到最后你会发现一个规律:英语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政治越来越多,专业课一直很多很稳定。
(1)、单词:
恋练有词基本上已经是第2、3遍。不过A部分(单词)我已经不再听了,这个时候只听C部分(句子)。听完第二遍觉得没必要就可以不听了。何凯文每日一句依旧每晚听着。真题单词继续滚动式复习。
(2)、真题:
速度快的同学,真题可能也到了第二遍。内容和方法同上一阶段。11月加入作文的复习。
备注:
一周写一篇真题大作文,保持点感觉就可以了。小作文有模板就行,平时不用练习。
2、专业课(每天6小时):
(1)、笔记:将暑假剩下的书背完,方法同上一阶段。思维导图很重要,越到后面越觉得有个思维导图、拿着一张纸背诵会省很多弯路,虽然本质上内容没有减少,但是心理负担会减轻非常多。然后九本书反复背诵;
(2)、热点专题:这个时候不能只背笔记了,还要搜集一些专业期刊、老师论文、媒体报道,整理出一些热点案例和观点。关于热点专题,我自己依《传播学小王子》,按照现象——原因——观点——对策等整理了一套思维导图,同样方便记忆。
(3)、练笔:前面全是背诵,都没有动笔。这里推荐给大家两个公众号,值得你备考期间一直关注。
①、“新传考研社”,到了暑假阶段,它会增设一个“真题解锁”栏目,每周发布一个与新传有关的各高校历年的真题,大家写好之后上传,最后它挑选几篇每周都会有讲解。免费。
②、“考新闻”,也大概是暑假阶段吧,它会增设“消息改写”、“新闻评论”等栏目,也是每周都有,自己写好上传,最后挑选讲解。免费。
备注:关于练笔,大家可能发现这两个公众号暑假就开始了,而我写在了这一阶段。因为我是9月份才发现这两家公众号的福利,开始晚了。建议大家时刻关注这两家公众号,他们平时还会推送其它考研资讯,非常有价值。常跟。
3、 政治课就是跟着老师走,不再多说了。
(四)、12月
1、英语(每天1-2个小时):
(1)、单词:恋练有词已经没有再听了,每天就看真题整理下来的单词。每日一句还在听。
(2)、真题:内容和方法同上一阶段;另外,前面提到的近3年的真题各抽出完整的3小时,在这个月内完成模拟演练。
(3)、作文:选择了何凯文的作文课,大作文小作文都背的是模板。
2、专业课(每天6-7个小时):
(1)、笔记:九本书用思维导图背诵背诵再背诵。(唯一要说的是:之前的阶段是一本一本书纵向地背,这一个月可能就要把9本书打通,做横向记忆,比如你想到红黄蓝幼儿园或是网络谣言,会想到哪些书上的理论或观点)
(2)、热点专题:①之前整理的老师论文和期刊②整理的热点专题③搜集整理的一些热点事件的新闻评论。还是依靠思维导图。
(3)、练笔:内容和方法同上一阶段。另外,挑选近3年的真题各抽出完整的3小时,在这个月内完成模拟演练。
备注:以上所有专业课内容都不用死记硬背,依然是关键词、思维导图来记忆。
三、前人经验索引:
我的考研历程伴随着很多人的鼓励和指引,其中就包括三位考上厦大的学姐和一位直博厦大的学长,她们分别是14年广告学硕的第一名,16年广告学硕和17年广告学硕以及厦大在读博士。其中,我手上的原始笔记,就是14年的学姐所创,居功至伟。17年的学姐还是我的老乡,在考研过程中见过面、谈过心,对我的影响很大,借此想再感谢一遍。
他们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过我很多,是我学习的榜样,就连我们曾用过的笔记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传承。所以我希望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继续传承下去,即使我最终没有考上厦大。
在此,附上三位考研学姐曾在考研帮论坛发过的帖子:
① 14年厦大广告学学硕第一名,谈谈自己的考研经验
http://bbs.kaoyan.com/t5226259p1 (出处: 考研帮)
② 16年厦大新传广告学考研经验(初试)
http://bbs.kaoyan.com/t6976561p1 (出处: 考研帮)
③ 17厦门大学广告学考研 经验
http://bbs.kaoyan.com/t7823193p1(出处: 考研帮)
她们都曾顺利通过复试,所以各位在我的帖子中的大部分疑惑一定都能在她们的经验中找到解答。
四、个人感想:
我在高中时的理想大学就是厦大,考研再次选择它部分原因就是这样一种羁绊。我很遗憾、难过,但也觉得幸运、乐观——或许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调剂的过程中,我也受到过多方的安慰和帮助,包括厦大的老师和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他们在我一志愿落榜后帮我介绍可调剂的学校和可选择的老师。对此,心中万分感激,无法一言以蔽。我想我对厦大的感情依然没有变,即使在人生大考中被拒绝了两次。
倘若你有耐心看到这里,同时也有待解决的疑问,可以联系我的邮箱:623690411@qq.com。我最近在写毕业论文,比较忙,我会尽量回复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