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2017年4月了,闲来无事,决定执笔写下我的考研之路。以纪念那段艰辛而令人兴奋的日子。
大二下萌生考研之心,从北大到苏大又到扬大、浙大,最终又回到扬大,一波三折,终于还是选择了扬州大学——踮一踮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
大三下也就是2016年3月正式投入考研复习,把所有的课都翘掉,以至于一学期最后一次课才知道老师原来是这幅模样,现在回想起来颇有些对不起当时那几位老师。我在考研教室选择了一个位置,从此那里就是我的根据地了。虽然只是三月,但是我已经有了状态,我心中的想法很简单,我要考上,一定要考上,没有退路。
三月到六月,每天7点到考研教室,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是第一个来到考研教室的人,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似乎我是那个最刻苦的人,(虽然效率并不一定尽如人意),由此良性循环,每天我都要争做那个第一个到教室的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这段时间的学习是打基础,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背完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很好,很适合我这种英语底子薄的人,虽然朱伟的废话很多,但不得不感谢朱伟,带我打开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之门。背完《恋恋有词》,我发现这本书里面的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我,我开始在学姐的指导下背《红宝书》。红宝书很厚,词汇量很多,上手时压力很大,前几单元还觉得较为轻松,可渐渐发现力不从心。但是,我又怎能轻易被打倒,我选择了艾兵豪斯记忆法,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每天背新的一个单元,并复习前面的两个单元,如此循环往复,待到我第一轮背完时,整本书已经复习了三遍了。背单词是痛苦的,可小小的单词就轻言放弃又怎是我的风格,三个多月,这不也背出来了吗。暑假起开始第二轮背,然后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一直到12月23号,越来越轻松。
还是英语,我想在这里多说几句。我英语底子很差,一个江苏考生高考67分,可想而知。对于英语,我投入的精力之多自不用说,回报也自然成正比,今年英语虽然简单,但71分的成绩,我也颇为满意。前期用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感觉用处并不明显。后来就抱住真题不放,97-16年真题啃了三遍之多,每个句子、每个单词、每个短文背后的文化都烂熟于心,现在想来都有些佩服自己。所以,那些自认为英语不好的人,经历一次考研,让先前的想法都去见鬼吧。
说说政治吧,政治下的功夫也不小,但是回报却一般,还不如那些临时抱佛脚的理科生。政治从暑假开始看新东方的网课,一个暑假加一个月把知识点理了一遍,把肖秀荣一千题也刷了一遍,错误百出,懵懵懂懂。后来又过了大纲,依然浆糊一般,又刷了一些题才稍有些清晰。再此,不建议学弟学妹们和我一样,在脑子不清醒的情况下刷题,没有意义。但是,不能否认新东方对我的帮助,阮晔、石磊等老师的课还是极力推荐的。十月十一月,各种视频课程铺天盖地,我有些乱了阵脚,胡乱的听,收获也并不值得一提。这样的学习方法虽然有激情却乏理性,不推崇。最后肖秀荣的8和4被实践证明还是最为靠谱的,再次证明了肖大爷的实力。不得不提及石磊老师的《保命28》和《保命32》,其中的答题模板值得一背。
最后谈谈专业课吧,毕竟考研主要还是拼专业课的。扬大的专业课较为轻松,但是,又不可小瞧这一门小小的现代文学,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重视起来。寒假期间,《30》年我已经过了一遍,但当时并没有打起精神也就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复习。3月开始细读30年,读了两遍,这一过程中买了学姐很多资料。我对考研是孤注一掷的,充满激情的,投资自然少不了,在各种论坛上找前辈请教,逮着一个学姐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买买买,结果自然不用说,良莠不齐,往往以失望告终。有幸的是,去年3月初成绩刚刚公布,我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学姐,得知她的成绩进了复试,便欣喜若狂,迅速买回她所有资料,果然,靠谱学姐就是靠谱学姐,没让我失望。按照学姐的思路我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扬大考的细而杂,因此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不能放过,到现在我都记得扬大考过的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和郭沫若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些题目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暑假前一轮笔记整理完,文学史的脉络也在这一过程中清晰起来,哪个年代有哪些主要作家、论争、流派都能明白于心,心里也就有底多了,自然也就自信起来。文学专业考的自然是人文底蕴,但是毕竟是应试教育,背书是万万不可缺少的。那就上手背呗,抱着两本笔记开始痛苦的背书过程,大概9月吧,一轮背完,似乎什么也没记住。暑假期间又认真研读了历年真题,把答案按照自己的笔记整理一番。
9月起,二轮。开始做《30年学习指导》的课后习题的整理,主要是应对一些简答题。待到三轮时我发现现代文学30年不过就那点东西,试卷上的死知识点应对起来问题并不是很大。接下来就是考虑活的内容了,我开始做专题整理,将现代文学史上的九大家做了专题整理,如此一来又将先前的知识巩固一番,又增添了系统性。如此一来,似乎填空、名解、简答都不在话下,那么就是争取最后的40分论述了,分析扬大历年真题,论述题主要从横向拉开,抛出一个话题,把整个30年串在一起,看似简单,但着实需要考场上费些脑筋,我就想,我何不提前串联好,于是做了家庭题材、知识分子、农村、国民性、为人生等题材的专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年拿到试卷那一刻简直大跌眼镜,陈映真?这是何许人也?好在之前做过关于鲁迅的专题,也是生拉硬拽写满了试卷。由此可见,考研就是这么有趣,千算万算算不过一个陈映真,但前考万考又逃不过我的全面复习。
最后简单说说评论写作,说到此真是汗颜,确实轻视了这门功课。好在扬大给分较为宽容,137也算差强人意。老实说,我只看过学姐卖给我的川大音频课程资料,又写过四五篇不成熟的文章,列了几个提纲就草草上考场了,望后辈不要效仿。
考研历时一年多,充满血泪与艰辛,但这条路终究走出来了。11月曾经多少次想哭,坚持不下去想好好睡到自然醒,但是意志终究战神了一切,无怨无悔。 感恩2016年那个奔走在理想的路上最努力的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