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16年教育学老学长分享抗压经验

时间:2020-03-31 22:44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写这篇帖子时,心情是紧张和期盼的,这与18届考生可能并无二致,但总归是过来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有些想法和心得还是迫切得想要分享,也希望能给后来人一些启示和帮助。
我可能是集合了考研人能遇到的所有困难。
首先是下定决心考研。大学就读于一所鲜为人知的二本院校,专业是从不拥有独立教学楼的理工类小专业,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三年美好的大学生活,才惊讶的发现,要毕业了。身边的同学都开始考虑未来的路怎么走,但是作为一个脸大心更大的“无脑”圈资深人士,从来没有想过毕业意味着什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还早着呢”。记得非常清楚的是2015年国庆节,同在天津的高中同窗相约一起聚聚,就是这次聚会改变了一切。亢是高中同学,本科就读于太原理工,国庆节假期来天津的目的是来实地考察她的考研目的地:南开大学。已经准备了半年时间,现在在深入复习阶段。听她神采飞扬的分享备考经验和趣事时,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意。杨是同桌加好基友,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属于学霸一类的大神,大学学习更是用功,饭桌上谈起考研一事,他说他准备明年考北大医学部,并已开始准备。听到他的目标,我的内心微微波动,北大医学部临床专业,难度可想而知。刘也是高中同学,同样在天津医科大学,读药学专业,由于同在一个城市度大学,关系自然很好,她说她已经申请报送浙江大学药学专业,并且很快就会出结果。这时我心里震动异常。仅听到浙大和北大这两个响当当的名号,就不由得产生一股挫败感,以前在一个教室甚至一张课桌上学习的同学,如今都给自己制定了如此远大的目标。而我还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和她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心里满是自卑和愧疚。饭局结束,回到寝室,看到我那几位还在埋头撸啊撸的室友,不免有点唏嘘,差距确实有点大。在几乎没有进行思想斗争的情况下,随即做了考研的决定,并在某宝购买了考研资料。在这一点上能给后来者的建议就是不管考研的初衷是什么,都要坚定,而且要早。
接下来的挑战就是时间问题。10月1号到12月25号也就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要完成考研这项大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果证明也确实不容易。但是考研决定做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在对自己进行了分析之后,便有了些许信心。第一是学习能力,虽然山西省不是教育大省,但是高中母校毕竟是省市重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来不是阻碍,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第二是英语优势。英语基础不错,曾经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并获奖。虽然大学阶段荒废了英语学习,但是重新捡起来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充分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之后,有点萎靡的心又重新活了过来。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之中。借此来劝告后来者,在选择专业和目标院校之前要对自己有深刻并且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我遇到的第三个挑战是高等数学。数学并不是我的强项,也不能说是短板,但是在短时间内,想要学到考研的水平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认真学习了两个月的高等数学之后,我尝试了一套高数考研真题。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十一月初,高数还停留在这个水平,对我的打击着实不轻。连最基本的过线都很成问题,更不消说考自主命题的院校。最终我选择了放弃,放弃高数,也意味着放弃了考研。高数和英语是考研路上的两只拦路猛虎,所以在这两只猛虎面前,可以选择战略性撤退。
但是准备了两个月,就这么放弃,没有一点成果,我是不甘心的。好在已经捡起了英语学习,这不失为一件好事。12月份的六级,可以再刷一次分,结果也还满意。
放弃考研,我不甘心,放弃高数,这是策略,所以我决定二战,跨专业二战。目标还是苏州大学。在不需要考高数的专业内,我选择了教育学,这是缘分。本科辅导员推荐专业方向为高等教育学。2016年三月份,在初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之后,我开始着手复习。三个月的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过后,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毕业了。
这是二战考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专心复习还是工作与复习兼顾。在这个问题上我选择了前者。首先考研的决心,一战失利,二战不能再败。其次是换了专业,一战选择的专业和教育学没有丁点联系,本科也非教育学,所有的东西都要从头开始。但是专心复习又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没有任何收入,反而要投入很多。家里没有学习条件,考点选择在天津,衣食住行,都需要经济支持。二战的心理压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在脑海里,时时萦绕着的都是考不上怎么办。应对经济压力,我选择了在家兼职,兼职笔译,做一些简单的文件翻译,记得当时在翻译行业也是小白一枚,专业翻译淘宝报价是千字100左右,为了能多做一些,也吃了不了解的大亏,翻译千字只能收取不到一半的价格。虽然很苦,但是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心理也是窃喜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警告二战考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专心复习。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挺过来,你会感激自己。
六月毕业离开学校到十月,四个月的时间,在出租屋里,一个人熬过来,苦、累、痛,只有一个人承受,考研是个孤单是差事。十月份,我终于挺不住了,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跟家人倾诉,缓解压力。十月底,一个电话结束了这种孤单。他是我在大学里唯一佩服的人:经济类专业,大二自学了日语,通过了日语N1考试,大三自学了韩语,并且决定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韩语翻译研究生,但是战败。毕业后南下广州求职。电话里一直在哭诉工作不如意,一直加班,还没有加班费。我决定拉他入伙。频繁几次电话,一直在勾引他回来考研,吹捧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决定二战。十一月初他飞回了天津。我们一起回学校租下了两张床铺,我在下铺,他在我隔壁的上铺。欣喜若狂的我,就这样和好基友又开始了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现在和他聊天我还一直自鸣得意,将他能考上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这两个月时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睡在下铺的兄弟,整天无所事事,黑白颠倒,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呼噜震天响。自我出生起,白活了二十年,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过呼噜声音如此之响的人,而且还是在我拼了命的准备考研期间。耳塞几乎是个摆设,尤其是在这个大兄弟感冒以后,十里之外,听声辩人。那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是怎么挺过来的,我至今无法回忆。每每听到这样的呼噜声都会吟诗一首:忽见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懒蛤蟆!也算是一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和好基友一起准备考研,帮助真的是特别大。所以对所有考研人的建议:找志同道合的好基友。
十一月份我们俩遇到了备考阶段最大的危机,也是至今最大的危机----现场确认资格。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一战考生不会遇到,但是二战考生一定要注意。为了限制考生流动,每个地区都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政策来限制考生的现场确认资格,16年政策的执行力度还比较弱,但是17年和18年这样的限制就很严格。非本地考生,必须具备三种条件才会通过现场确认,分别是户口所在地,如果户口不在报考点,需要提供就业证明和工作单位的医保证明。我和了雷两个苦哈哈辛辛苦苦准备了如此长的时间,最终差一点就被卡在这里。我们的考研历程就会提前结束,两年的功夫也会白白浪费。三天现场确认的时间,我们俩在无亲无故的大天津,找导员,导员没辙找导师,导师没辙找朋友,凡是能咨询能找的人都找个遍。在绝望的最后一刻,我们找了与我们、与考研最不相干的一个人----校门口黄焖鸡米饭店老板,对,你没看错,就是鸡米饭老板。拿着一份网上当的劳务合同以及我们自己买的印泥,鸡米饭老板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现在想想,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绝望,所有的委屈,在确认通过的那一刻,尽数消散。这么大的困难,我们俩凭自己的小聪明、坚持和真诚,克服了。感恩所有对我们有帮助的人。
故事很曲折,但是要说的也很清楚:早做决定,下定决心,寻找研友,克服压力。
以下就是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一些东西:
第一,考苏大,英语政治很重要。经过两年的观察和分析,苏大录取分数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633题目比311题目简单,但是18年633题目比311稍难,这里面有其他原因我们暂且不提。二是苏大老师阅卷稍宽松,这个与苏大老师们的宽容有关。三是苏大教育学专业竞争很激烈。专业课在整体上得分率较高,差距不大。关键在于政治和英语。两门总分高者得苏大。所以建议大家在政治和英语上多下功夫。
第二,专业课复习,理解和框架很重要。首先是理解,从来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教育学方面的教授老师们,从来都不想培养出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结合专业术语,表达出来,很关键。其次是框架,每年考试,都会有学弟学妹来问我这个问题:学长啊,我复习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答题也不会写。我给他们的建议和要求都是牢记框架。教育学是一门理论课,不论是原理还是中外教育史,都很注重框架。做到不参考任何资料,自己复述学了那些东西,原理有多少章节,每个章节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这样做的效果是:培养自信心和查漏补缺,效率很高。
第三,专业课复习,基础很重要,教科书很重要。尤其是最近几年,311考细节最多,18年633也有这个趋势。从做了决定做了计划开始,就要以教科书为重点,多看书,多理解。
最后,要多动脑,多思考。理论与理论之间有联系,理论与实践之间有联系,实践和实践之间也有联系,联系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这种联系。具体例子就不多做赘述。
在结尾之处,吹一波牛,16年考研专业课成绩247、英语一成绩82、政治58,总分387,读高等教育专业,苏大高等教育全国排名第七。希望以上所述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苏州大学16年教育学老学长分享抗压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苏州大学17考研学长,837经验分享,加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