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已经结束,但还是喜欢去备考时坐了7个月的考研自习室,看着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心中是又期盼又担心。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很迷茫,对于考研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学姐决定考研之前一直是就业党)。不知选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更不用说需要什么具体的资料和学习方法,一步步走过来,幸运有余,终有结果。现在,回顾这一年的风雨和彩虹,供学弟学妹参考。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本科院校是一所烟台很普通的二本,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5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初试总分395.专业课一130分,专业课二129分。
英语:前期就是打基础,一定要重视单词和长难句,因为在阅读的时候就是单词的辨析和分析长难句。往往阅读中答案的定位句就是长难句分析,所以前期基础一定要打扎实。学姐在背单词的时候没有完整的背词汇书,只是在往年真题中一边做一边积累单词,虽然这可以抓住重点单词,但毕竟不全面。所以还是建议全面背单词,积累单词量,到后期你就会发现阅读非常顺利,不会担心看不懂。并且在考试前夕,你的心理状态也会比较平稳,不会心虚。学姐从5月开始准备考研,刚开始学习的自然是英语,从1997年的英语真题开始,用的丁晓钟,一边做题一边整理单词和词组,当然每天也在背单词(单词要一直背,直到考研前一天)。这期间,每天给英语6小时。一直到7月中,英语真题就只剩下近十年真题了,这时候就不做真题了,开始重新背单词,把自己整理的笔记背了又两遍,而后把自己记不住的单词、高频词汇做标记,又背了一遍。这期间,每天给英语4小时。这些过完了就差不多8月了,学姐报了英语辅导班,从暑假开始的,按照老师给的规划,8月到10月中:2006-2016年的真题做完,基本上是一周做一年的题目(主要是积累词汇);10月中到11月底:2006-2016年真题做第二遍(主要是翻译),写作素材积累(主要是丁晓钟精解给出的精彩句子以及关注屠皓民老师的微信一天一句);12月:背作文,一天2篇(一大一小),2006-2016真题一天两篇阅读并整理(主要是分析答案出来的理由,归纳题型和技巧。尽量不要看解析,先自己分析)。到最后半个月,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和政治,每天2小时给英语,早晨一个小时词汇,一个小时作文。
政治:7月份到9月底,政治开始进行一轮复习,结合《1000题》和《精讲精练》进行训练,此阶段每天政治4小时。不要担心第一遍错的较多,这是正常的,第一遍撒网都是很全面的,只有前期基础知识打牢了后面才能抓住重点。做完后,自己要归纳总结错题,学姐自己做了纠错本。加上错题回顾(弄明白错因),《1000题》总共过两遍。10月份到11月底,着手第二轮复习,跟着老师上课,分版块总结归纳,并做真题。这时段,每天给政治4小时。不要上完课就扔了,老师讲的并不是你的,你自己要有自己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其实学姐觉得政治报班很有必要,可以减少一些压力,有老师带着你学,带着你归纳知识点,一轮一轮过,不仅很清晰而且会比较有规划,比自己无头苍蝇好。政治报班,不仅可以系统学习,而且考前心里状态会比较平稳。12月就开始被分析题,跟着老师的各种资料,背。每天政治4小时。
专业课:我是人力资源管理跨考行政管理专业,虽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是属于小范围内的跨专业。专业课初试一共有三本书,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金太军《行政学原理》、钮菊生《公共政策实践与分析》,5月份开始买书,书一到手就开始着手左右,三本专业书的阅读理解,也就是所谓的第一遍。第一遍的时候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梳理逻辑关系,每天给专业课6小时左右。到了7月就开始整理专业课,形成自己的笔记。我喜欢背自己的笔记,不仅看到自己的战果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整理知识点。毕竟专业课书很厚,知识点很多,(尤其是公共管理学),而每年的考题就那么六七个,一定要把握重点,努力固然重要,方向更重要。所以建议一定要有总结笔记。每天专业课4小时。8月中,开始背诵专业课重点知识,一般的专业课书,肯定有一本是专业基础知识,所以这本是大头一定要花功夫啃掉(《公共管理学》)。另外几本大部分都是补充的。第二遍到了9月底。这期间,每天给专业课5小时左右。10月到11月中,第三遍结束。每天专业课5小时左右。11月中到12月中,第四遍结束。每天6小时左右。12月每天专业课8小时,前期背了一遍(政治花了不少时间),临考前四天背了一遍,共两遍。
苏大行管每年报考人数400左右,今年苏大行管最低复试分数388,录取了19个。所以竞争非常激烈。但作为一个211,如此火爆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果确定要考苏大行管,确实要好好花时间复习。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有苦才有甜。更不要在意别人怎样,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后,送学弟学妹一句话:既然选择当一名战士,无论结果怎样,都要奔跑在冲锋的路上。不要留遗憾,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