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古代史384分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时间:2020-03-31 22:43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在备考的时候咬牙切齿地策划着结束之后一定要写多长多长的考研感想,结果真的出了结果之后坐在电脑前反而语塞。
普通二本逆袭成211,可以说这一年,是在我有限的能力之内 ,实现了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吧。
大三下学期是初步准备阶段,3月份买教材(先买了统考的11本),查各种学校的资料,招生政策,报录比。最后确定下不报统考的学校之后,多买的6本吴齐世界史就转让给了同学。因为对资料很懵,所以一开始看什么推荐好就买什么,然后多买了好多根本用不上的……综合一下我对资料的推荐是这样的:
英语:有精力就买20年真题,没精力就精研近10年。真题推荐考研真相,解析详细不输黄皮书而且给的参考作文质量很高。张剑黄皮书会偶尔出现错误有一次对答案对的我浑身冷汗还以为拿错答案……而且作文出那个低分高分对比批改个人不喜欢(你还不如直接拿篇好的让我摘抄套用。)
政治:肖秀荣全套,除了知识点提要没怎么用得上之外其他都很受用。后期做启航三套卷背田维彬10题,不过那是12月的事了。
专业课:这个必须拿出来好好说。整本出版的首先是长孙博的名词解释、论述题,后期买长孙博的名校真题(有你目标学校的题就最好了,没有也可以纵览一下考研真题的难度,很多题在不同学校之间都会反复出现)然后是仝晰纲(山东大本,黄色紫色两本)以及范无聊论述题。
长孙博名词解释:绪论好好看看,用他说的方法做名词解释。长的名解好处是跟真题重合度很高,每个词都会标明什么学校哪些年份考,一目了然划重点。不好的地方是很多名词解释有错和不完整,需要自己补充。这本是基础,整理之后反复背三遍以上吧。
长孙博论述题:好处是跟真题重合度高,不过没有范无聊那本基础了。部分论述还会注重引用一些学界的观点。这个作为范的补充背就好。
范无聊论述题:很晚,大概10月份中旬才买到的。第一个板块横向划分论述类型,条理逻辑强于长孙博的论述,我是主要以第一个板块为主背论述的。第二板块是各校真题,更新的并不勤(不如说根本没有去更嘛23333)不看也成。这本书的编者是位当年历史学统考专业课拿了270的神仙,把他的前言仔细看看,会介绍不少有用的经验。
仝晰纲(山东大本):紫色那本是教材知识点整合,跟绿色封皮的大纲解析一个性质,二者择一,在刷书的时候配合着用。黄色那本是重点,是题型汇编,选择题考的很细很偏(答案还有可多错……真心)名词解释比长孙博涵盖的全面(但也有偏的),很多语句表述会比长的好,可以互相取其长短。论述题写的很好,既全面又有深入论述,论述多背一点不吃亏,三本一起背吧。
背诵任务:长名解+仝名解,两者补充着来,论述范无聊为主其他两本为辅。
兴趣所在是宋史,所以当初很想选宋史强校去考来着。多少有一点心气,就只在211985里面选,最后定下的目标是西北大学。……嗯,不是苏大。换目标是10月底的事了。
然后买真题,定计划,刷书。
西大近两年的题已经可以完全不选近现代史来做了,所以前期刷书的时候只把古代史刷了三遍,近现代没刷完就丢了……大三下学期,也就是17年上半年的学期,主要就是配合辅导资料刷书,记录知识点,画导图之类的,也断断续续看完了《白话本国史》做了一些笔记。总体而言,嗯,在划水。
暑假前半段也没有特别紧张起来,半学半玩到后半段在家里感觉实在无法保持学习状态,就回了学校每天在图书馆坐着学。暑假的图书馆是8点开门5点关门,有蛮多人在开门前就等在门口背书的。我暑假已经开始做05年以后的英语真题,就每天早上背从真题里整理的英语单词,或者是专业课。因为正式考试是下午考英语,所以把做英语的时间都固定在下午,其余的时间刷专业课书,做政治题。暑假做肖秀荣1000题,听网课把政治的4个板块都过了一遍。
开学以后,就是全力备考阶段。因为混在一起说会乱,所以我分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三个板块说。
英语:英语我很差,六级3次才过,这次也才考了65并不算高没啥好说的。。不过最后一次考6级是考研的时候顺便考的,比上次的成绩飚升了120分,500+过的……所以拼命下功夫突击没啥不能过的,摊手
资料就是考研真相,黄皮书。这俩我都买了,综合一下觉得考研真相稍微合我胃口一点。从05年的真题开始,每周刷一套真题,周一卡时间做题,周二周三集中精力分析解决4篇阅读,周四周五用同样的精力分析完型、新题型、翻译,周六周日摘抄作文,整理真题里不会的单词,顺带再看一遍卷子,大致就是这样。至于怎么分析题,如何利用真题,我有看过不少网课。其中阅读跟的是陈仲凯,平心而论这个是我受益最多的,6级的阅读成绩就能体现出来(上次的阅读分是100多一点,考研的半年后是200多分)。主要是听阅读精讲,学着如何分析真题阅读,还能学到出题思路这样。完形填空的话近几年的题都在降低难度,所以不用太过担心。而且完型算是公认的鸡肋题,,,怎么练都收益低不成正比。翻译这几年难度也在降,所以做以前的题不要被吓到,现在的趋势还是很友好的。作文没啥好说的,背,练,写。我背了王江涛的十几篇大小作文,后来做题的时候也卡时间必须要写出来,多练,自然就会了。新题型一直都很简单,18年突然变难坑了一堆人,比如我。。。我新题型是练的最好的,然后考试的时候一上来就去做新题型结果耗了20分钟就做出一道,心态直接崩溃,后面就都没好好做。。。唉这也是个教训吧,遇到暂时不会的一定要跳过,跳过,先做别的!心态被影响了就糟了。
备考的时候,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背英语,主要是背英语作文和真题单词。我不是那种很会背单词书的人,就集中精力背自己整理的真题出现的高频词,其实到后面就会发现真题单词重复频率奇高,反复记忆,做题,总会背下来。
政治:政治72,勉强达到水准,对我这个厌恶政治的人来说已经是达成目标。
初期的准备其实就用肖秀荣的1000题就可以,配合精讲精练和肖老师的网课,在暑假之前刷完一遍1000题并把精讲精练的重点全部过完。这项工程其实挺庞大的,我做到9月份才做完。1000题全部做完之后每天抽一些时间看一部分,知识量巨大,要时不时地回顾错题。全部知识点过完,题做完以后重点回归到专业课上去,政治保持每天看看不致下滑就可以。后期等肖8出了就刷肖8,总结错题,看论述题,再往后就看肖的时政,12月肖四出了刷肖四,论述题全背。这个时候其他辅导机构和老师的冲刺题也出了,挑了启航三套卷和田维彬的做,大题除了肖四也背了田维彬的。那个时候简直是想死,每天着魔一样的拿着菠菜色的页子在大脑输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去走廊背书的时候整个走廊大家人手一份肖四,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时代又红又专的气息(捂脸)
政治我跪在了多选,多选这些年难度都不小,能抓住的知识点一定要分清楚。论述题不用担心太多,要背的都有人总结好,只要埋头狂背然后发挥文科扯大题扯满整张卷子的特长就可以。
专业课:专业课247,这个我还是有必要拿出来好好说一说的。
我的专业课准备时间并不长,而且近现代史部分是10月底才开始准备的,所以可以算得上是突击备考……但是突击并不意味着盲目努力。这其中的一些窍门,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的备考多少一些帮助。
9月份之前,主要是刷了三四遍古代史的书,把书里的知识点画导图,做笔记,用到的资料有绿色封皮的大纲解析,山东大本的紫色本。近代史的因为西大已经可以选择不考所以就丢了。。同时也精读了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做了笔记。意图是备考的时候看一部中国通史可以加深对书本的印象,而且里面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可以直接摘抄出来,答题的时候就有的引用了。不拘于这一部,也可以选择去读读白寿彝、翦伯赞或者钱穆的通史。在备考的时候读课外的历史书其实又可以劳逸结合又能巩固知识,在复试的时候老师问你读过什么书还能拿出来说一说。
9月份进入正式备考,拼命背书。就每天开始背长孙博和仝晰纲的名词解释。早上背半小时,然后学习到中午。我中午是没有午睡的习惯的,11点半吃完饭就马上去背书,状态好的时候一直背2个半小时,到下午两点。2-5点学英语,5点半吃完饭又背一个半小时到7点。再从7点学到10点图书馆关门。专业课就是一个背字吧,不断地往脑子里灌输知识,强行记忆。以及那几本资料都不够完善,需要自己完善,并且几本互相对照着补充。除了名词解释,也要背论述题,就是上面一开始说到的几本教材。
专业课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资料的收集。考研的不平等源于所掌握资料的不平等,可获得的资料越多那么胜算越大,至少我是信奉着这一主义。除了真题、资料的收集,还弄到了不少笔记,论文,电子书,公开课,整理和筛选用了很大精力,一往打印店跑就抱着一堆资料回来。。。要学着筛选出最需要的和最有用的来辅助你的学习。这种努力吸收资料的做法并不是全无用处,比如邓小南古代史讲义里对隋唐府兵制和关中本位制的论述,后来复试被问到就成了我引用的范本。还有一个我在坚持的是看论文做笔记。即使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我也有保持每天至少看一小时学术论文并摘抄观点的习惯。看什么样的论文?这个要牵扯到我后期换目标学校了。。
如前所述,一开始我报的是西北大学。但是10月下旬突然有消息传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网站挂出了储才计划的名单,5个名额都是古代史。原来是没有的,所以这个消息对考西大的我来说不啻晴天霹雳。立刻打电话去研招办确认了事实。那边态度也很暧昧,承认了储才属实,但既没有明说扩招,也没有在考研报名期间透露具体推免名单,但是可以确定的推免已经8个。(后来我看了西大复试名单,推免了9个)真的随便算一下都知道没有考研的位置了。那几天都是10月底,考研报名系统就快关闭了,我一下子觉得自己被人当成陪练炮灰,打完电话直接蹲下来哭了。回去咬牙切齿地觉得不换学校不行了实在无法忍受坐以待毙,于是马上找到了苏大。苏大是3月份选学校的时候的备选,考试范围是中国史不考世界史,211,区位优势好,推免比例不多,于是当时就很果断地做出了放弃西大报苏大的决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我17年做的最明智的决定)
然后马不停蹄地着手查苏大的题和资料,研究历年专业课真题,分析考察的重点。研究了一遍真题下来我的嘴角都笑到了耳朵边(夸张了,不过当时确实特别振奋)。题出的都比较正常,题型就是常规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而且其中很多重点会反复考察。立刻就觉得机会来了,下决心在专业课上好好下功夫逆袭。我把苏大的每道真题在长孙博、仝晰纲、范无聊的辅导资料中出现的全部用彩笔标出来,注上年份,作为重点背诵对象。没有出现的抄在一边,并且补上答案解析。这些全部都是备考重点,基于真题考察重复得多,所以真题能研究透一道是一道。并且把每道题考察的事件,知识点放在知网上搜索,下载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整理出来当成每天课外阅读。读和摘抄论文我前后一共抄了三四十页,用的是打印废纸的背面。每天抄这个其实是我最轻松的时候,可以听着歌,输入许多新奇的观点,纠正很多对历史事件的成见。另外我买的资料里还有论文包,有个七八百篇?也整理按朝代分类了,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看。在广泛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同时自然会了解学界讨论的学术热点,比如什么汉唐异同论,唐宋变革论,现在各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等等。除了根据真题看论文外,平时做题遇到答案不是很完善的,也推荐去知网搜索相关论文补充答案,人家发刊的学术用语肯定比自己的规范。
总结专业课的备考要点:广泛吸收,重点突破。以及拼命,拼命背书。
*答题技巧(个人向):由于历史的主观大题特别多,这就要求你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好还要有一点学术眼光。范无聊的论述题前言里有讲过,可以参照他的来。就是一道题不能上来就一大段分不清,开头要有总述,前言,中间要分点论述,结尾要有结语。而加分项就是学术眼光了。这要求你了解当今学界动态,了解每个领域的名家学者,最好还能说出他们的看法。我通读《白话本国史》、看论文,找资料公开课,意义都在于此。首先整理出中国史研究各个朝代的名家,代表著作,有能力的再进一步了解其主要观点,如果是针对某一事件的,就去查查知网上的研究综述。举例就是研究北洋军阀史的来新夏,研究魏晋土地制度的唐长孺王仲荦,研究宋代经济史的斯波义信,明清经济史的梁方仲、社会经济史的傅衣凌等等等等。由于你不可能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举出专家的看法,你可以选择和我一样通读一部名家通史,从通史里可以摘抄出名家对所有不同朝代事件的看法。(ps:如果是考苏大的同学就不要读国史大纲和陈寅恪了,这个在说到复试的时候会说)
*时间管理:这大概是我最自豪的一点?能够支撑上述三门功课大量耗时的学习的,就是良好的时间管理了。天知道我一直是个非常非常懒散的人,又拖拉又不上进那种……大四开学初,我做了一些时间管理的表格,就是每半个小时一格,从早上6点到24点,每天什么时候干了什么,多长时间,都要写下来,然后用高光笔划出其中在学习的时间——这样每天浪费了的时间就一眼能看出来了。至于今天要学什么,学多少,写在另外的一个本子上,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个。不过很难一次性就做出完美的计划的,总会订多或者订少,这就要求你通过摸索熟悉自己的学习效率,然后不断调整,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每日计划的基础上,每周做一个周回顾,然后制定下一周的总计划。(ps这个时间计划的模式缺点是最后你会变成强迫症。。。总想看到今天的时间全部被高光笔划满,然后必须强迫自己吃饭来回半小时之内搞定,紧张兮兮
除了学习时间,放松也是必要的,每周来半天或一天给自己补个觉,吃点好吃的,嗯
以上,都是十分花费时间和功夫的事情,但是你做到了,别人没做,这就是你超过别人的理由。
(复试回头更
  


以上是本机构为大家提供的苏州大学古代史384分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苏州大学艺术设计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