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时间:2017-07-26 17:45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当前的时政热点,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考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七章内容存在诸多关联,都教授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将本章节详细研究,结合大会内容整理知识点。下面一起来看第七章的重要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法律的一般含义

  第一,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第二,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而是认可。

  第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四,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四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和非诉讼程序发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

  (4)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5)健全司法体制和制度。

  (6)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7)配置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的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考生们又重温了该部分知识点。由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性,蒋中挺教授预测该时政热点一定会在试卷中命题。希望各位考生在最后的几十天备考,再加一把劲儿。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以上是文加考研(考研一对一辅导品牌)为大家提供的2015考研政治: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努力加油,大家备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咨询。


上一篇:考研时政★纯考点背诵版:2014年APEC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