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之化繁为简

时间:2017-07-26 17:45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如果要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复习政治主观题的,这似乎是个不用问的问题,无非就是从设问到答案呗,认真的同学最多中间多一个步骤就是自己想想答案。如果我们再追问下去,从设问到答案这中间有什么困难吗?大多数同学们会说想不出来。是的,“想不出来”确实是个尴尬的问题,更多时候我们又会把想不出来归结为背得不好。其实,“想不出来”往往是因为你都没有好好去想过。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主观题解题技巧之化繁为简。

  近年来,政治考研的主观题设问变得越来越繁琐,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设问进行化繁为简,而是看到设问就急于得出答案,无形中就增加了这道题的思考难度。如果我们在审题时,放慢速度,先对繁琐的设问进行处理,那么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们通过真题来看下如何做到化繁为简。2013年34题第(1)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化简的设问,首先我们就抓住了关键点“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主体是指人,能动作用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即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吧”和“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只是这种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即通过“孩子”和“老人”不同主体认识特点的不同体现出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为繁琐的设问,2011年36题第(2)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猛地一看,同学们可能会被这三个引号为难住。再一想,“主义”“信仰”指的无非是马克思主义,而“力量”即是指现实的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变成中国实践的呢?这似乎又是一个难以下手的问题了。其实,你只要关注到前面的说法“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当你把这个“历程”描述清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回答好了理论是怎么变成实践的。

  可见,如果能利用好化繁为简的方法来分析设问,就能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找到准确的思维起点。如果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就有意识的养成仔细分析设问的习惯,也就能在面对真题时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


以上是文加考研(考研一对一辅导品牌)为大家提供的2015考研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之化繁为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努力加油,大家备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咨询。


上一篇: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